近来手头的书都基本读完了。意思是有些专业的书还没有读透彻。想顿一顿,悟一悟。就像庄稼一直长,长的快乐杆不够壮实,容易被大风大雨摧毁。接下来读什么书呢?
以前读书大部分都是随意的。但都是心理学圈里的,最多的就是亲子类的。我一直在教学一线,平时做心理咨询大多是学生问题。《正面管教》《孩子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解码青春期》《父母的语言》近一段对身体疾病方面读了《身体知道答案《《身体从未忘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还有自我成长方面的《重塑心灵》《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乌合之众《与自己和解》《还我本来面目》等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9363/74837fd1a9b30132.jpg)
读书的过程让我感受最大的是:知识的系统化。相比现在的网络学习的碎片化,更深入更具体。不至于人云亦云,不至于试听混淆。
读书带给我思考。在阅读中可以沉浸其中,反复揣摩,还能随时划出重点,写点心得,或者一些突发奇想的点。增加了思考的深度和宽度。
读书,特别是心理学自我成长的书籍了,还能学习一些自我疗愈的方法。基于自己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去实践得到第一手的感受。
那么怎么选书呢?我觉还是有个思路比较好。
第一是根据需要。记得有一段工作情绪低落,压力焦虑。所以我就读自传体《居里夫人转》《贝多芬传》《李清照转》《苏轼》等书,看看人家比我有多惨,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几本书下来,能坦然面对现实焦灼的状态,心也沉下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份超脱,心静自然。
第二 读书要读一个人的代表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和顶峰,代表作包含精华,也多是人们大浪淘沙。也是同一类(这个专业领域)的权威制作。我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就一下把她所有的书都买来。不说书的内容有重复,其他作品也逊色。这样选择节约时间,减少成本。比如余华的《活着》还有《摆渡人》《一个人的朝圣》三本对我的触动很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9363/0787dd5c3e4d1a6d.jpg)
第三不偏离目标。纯属消遣的话,依据兴趣爱好胃口的话随意。如果想再某一领域或者专业深入钻研,就要有一个清晰的阅读计划。这样见效快,有正向反馈更有动力。
那我自己的下一本是什么呢?决定读《自卑与超越》我家书架有两个版本。可以对比着阅读。翻译作品对比阅读效果怎么样?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阅读方法呢?
我想这样对这样的名著对比阅读,能更全面理解。尝试就是答案。
如果你有什么读书思考,一起交流评论。欢迎推荐一下自身影响大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