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想法
我读《谋杀似水年华》之环境

我读《谋杀似水年华》之环境

作者: 涵若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22:22 被阅读4次

    小说中的环境,来之于作者,视之在角色,营造情节氛围,浸染时代色彩。

    我想“环境”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或意味,应该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秋收母亲的遇害的小店,对生前的秋收母亲来说,是短暂的温馨和恐惧;对老田来说,是混乱的画卷,必须仔细探究、小心保护;对秋收来说,是绝望和无助。每个人的角色不同、责任不同,其所思、所感则不同,相应的行为也会不同。
    我认为,小说环境的描写,首先要把角色即人物的立场、情感、责任、义务、关系等综合提炼出其“第一视角”,然后将其“所见”化为文字,最后进行打磨。但角色的“第一视角”是很难建立的,本质上是作者阅历、经验、知识的积累的产物。
    所以,小说中每个角色感受的环境,是作者想象力的投射也是其所掌握的素材的排列组合。

    人如果受伤害,只有两种形式:精神和肉体。所以,小说中环境的作用,我想也可以分为两种:影响精神和影响肉体。
    不过,环境对精神和肉体的影响,大多情况下都是同时存在的。有时候就需要明确侧重点,就是:我要他精神受影响大一些还是肉体受影响大一些?我想这应该取决于作者对人物后续行为的安排。其实不管原始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都会传导至另一个,正如“面有心生”、“精疲力竭”。
    《谋杀似水年华》里,被反锁于小屋中的秋收,其所处之环境为“密室”,其当时所受到的精神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且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作者也着重描写其“精神”,甚少提及肉体。因为秋收的精神状态是那段情节发展的润滑剂。那条横亘在秋收和小麦之间的深沟,作者通过对深沟的描写和秋收言语暗示,将它塑造成一个可能会带来“伤害”的环境,显然,那是肉体上的伤害。最终小麦未能跨过深沟而坠落其中,腿部骨折的肉体伤害使其更“恨”秋收,还有她的父亲。
    所以,应该先要其受到影响再营造环境呢?还是先营造环境再使其受到影响呢?

    小说中有时候需要描述时代特色,毕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事物、习性。有时候,在某个环境描写里展现某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事物,就能简单明了的将那个时代的“样子”带到读者眼前。有时候,写上那么几行具有时代特色的行为逻辑,就能引发读者心中“哦,原来如此”的自我想象(脑补)。
    西部小城,让人联想到贫穷落后;知青下乡,让人立即闪现各种曾经在不同知青类影视剧书籍中看到的情节。如此,等等。
    我想,跨时代的环境设定,往往是“非当代”那个需要精心琢磨。既然需要描写“非当代”的,那说明“有故事”,这种故事要么是“如今”疑问或冲突的源头,要么是情节之走向。小说中适时、适当的增加“非当代”环境的描写,可以使小说更显厚重。当然,人物是引线,脱离人物而仅仅来那么一段“非当代”描写,肯定是必删除的东西,毫无用处。
    所以,我想,如果要想使自己的小说更显厚重,多读历史书籍显得很有必要了。

    至此,受《谋杀似水年会》中蔡峻后记的启发,浅浅记录了我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的理解。也许在未来某天回头看时,会对这些文字嗤之以鼻(如果真会,那是很好的啊),但留下点什么总是好的吧。其实,仅仅从六个字出发,实在写不出什么东西。但是,只有动笔写,才会静下心去想,自然能够想到点东西。如果迟迟不动笔,那只有遗憾(也许都不会有,因为忘记)。很庆幸我还能写完这三篇小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谋杀似水年华》之环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kq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