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
起初,他家居邹县城北的马鞍山下(今名凫村,现属曲阜市),附近是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便经常学着埋坟头,哭丧,有时抢人家的供果吃。
孟母认为住在这里不利于教养孩子,就把家搬到了邹县城西庙户营。新居与市场为邻,市场上,行商客贾,拍卖喧啸,还有江湖骗子瞒哄欺人。孟子受环境的影响,又去模仿商人的样子,有时学着骗人。
孟母认为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也不利,又把家迁到学校之旁。邻居的孩子都去上学。孟子嚷着也要去,孟母答应了孟子的请求。
开始孟子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背着母亲不去读书。母亲听说后非常生气。一天,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逃学回来,拿起刀子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并说:我织布供你读书很不容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就无法织成。学问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你学习和我织布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才呢?
经过孟母断机以教,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从此他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这时儿子他们整个五年级合体参加戏剧节表演的节目。
看完以后,感触颇多!
孟子因为成为儒学大师而闻名天下,孟母因为孟子是儒学大师而更多地被后人津津乐道,树为育人典范!但孟子如何能成为孟子,除却他自己的努力外,还和他的母亲息息相关!孟母成就了孟子,孟子成就了母亲!
大多做家长的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旦夕勤学,成就一番事业,总是拿孟子的故事来说教孩子,要向孟子学习,但是,转念一想,父母如此要求孩子,为什么孩子不能以孟母的标准来要求父母呢?在孩子无助、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试想想,有没有以下现象:
孩子成绩下降时,不分青红皂白,或打,或骂一顿?
当孩子偷买游戏机,只敢在学校里玩,被老师发现,请家长时,家长是不是一下子怒不可遏?
当孩子问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买了他喜欢的游戏卡片,而又不敢对你说实话,于是骗你说是从学校老师那兑换的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他胆怯的小眼神?
当孩子说某某同学偷买了玩具,手机,游戏机抑或是其他东西时,你有没有注意到他的眼神,有没有发现他在很认真地观察你的表情,看你的反应?你有没有想到,抑或他口中的这个同学就是他自己?他告诉你这些,是他在暗自判断,到底他应不应该向你坦诚?
当孩子喜欢一个人呆在屋里,和你说他在利用电脑学习,但是当你突然推开门进去时,他会很紧张地放下电脑,紧张地看着你,当你问他在干什么时,他会大声责备你:你不信任我!这个时候,你有没有去认真地观察孩子?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你在干嘛?洗衣服,做饭,看电视,看手机?有没有想过:拿一本书,坐在孩子身边,静静地看书?
孩子写作业时,有遇到不会的题,当你讲了两遍后,他竟然一脸茫然,这时的你,是不是有一种要抓狂,想要狂揍一顿的想法?是不是马上板起脸来,狠狠地批评一大通?
当你和孩子达好协议,认真默写,认真写好作业,认真检查,注意字体等等事项后,发现孩子执行力很差,不愿意去遵守约定,而且小嘴还很拧,你说一句,他说一大通,放下笔,转过身,没完没了地说,和你理论,眼看大把的时间流走,马上又到睡觉时间了,他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写,这时的你,是不是又要发疯?继续和他争辩?还是索性不理他,让他自己再闹一大通,
然后跑过来讲和?
……
这就是孩子,自己的亲生孩子,每每提到这些,都要恨得咬牙切齿的孩子!
那在孩子心里,家长又是怎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