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数学之美》第六章有感

读《数学之美》第六章有感

作者: 豆豆阿三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18:05 被阅读0次

《数学之美》顾名并不思义,准确说是在讲数学与信息的关系。当我们要了解一个事物时,自然要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假如我们知道Y的信息,要了解X的信息,可以由条件概率分布写出H(X|Y)=-西格玛P(x,y)logP(x|y),log以2为底。

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获取的Y信息与X毫无关系时,那么H(X|Y)=H(X)。这在生活中就是意味着:忙得昏天黑地,查了无数资料,却是毫无作用,白忙一场。

书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二战时期,纳粹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无兵可派,但是有60万大军在西伯利亚边境防着日本。倘若日本北上进攻苏联,则这60万兵不可动。倘若日本南下与美国开战,则苏联有救。最后,传奇间谍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去信息:日本将南下。事实大家都知道了,日本南下偷袭珍珠港,苏联将西伯利亚所有军队调往欧洲战场。

倘若佐尔格的信息写的是英国人的军事行动呢?那么不管获得了多么精准的信息,这对于当时的紧急战况毫无作用。

因此,在具体情况时,信息的多寡往往不那么重要,有用信息更重要。

通常一个人能以最小的精力完成任务时,我们会说这个人擅长抓重点,而一个人总是要绕一大圈才能完成任务甚至无法完成任务时,我们会说这个人抓不到重点。“重点”,其实指的就是有用信息。

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学生时代的“押题”。押题其实就是将教育部大纲结合老师上课内容结合出题老师习惯再结合历年真题,多方考量整合出的有用信息。倘若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押中过题,或从来没想过押题,前者是抓重点能力堪忧,后者是被动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堪忧。(像买彩票一样去猜题则不属于押题范畴)

但是即便懂得了这个道理,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抓住重点,总会有人自以为抓住了重点,其实错得一塌糊涂。倘若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看,吸取别人的有效信息。

相关文章

  • 读《数学之美》有感

    当下最火的概念无非就是人工智能了,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也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和别人聊天...

  • 读《数学之美》第六章有感

    《数学之美》顾名并不思义,准确说是在讲数学与信息的关系。当我们要了解一个事物时,自然要去寻找相关的信息。假如我们知...

  • 2018-08-19读书有感

    吴军系列书籍有感,文明之光,数学之美,硅谷之路

  • 读书笔记丨《傅雷家书》

    今天看的是《傅雷家书》和《数学之美》。《傅雷家书》读的是电子书,《数学之美》读的是纸质书。 读《傅雷家书》,没有读...

  • 布尔代数

    读《数学之美》 布尔代数与蟠龙的可能性

  • 读 数学之美

    早两年读过吴军的浪潮之巅,讲了美国硅谷科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诞生之初所带的基因特性决定了在这高速变化时代...

  • 读《数学之美》

    阅读时长:25个番茄左右 阅读时间:2018.3.22 - 2018.5.9 阅读目的:姑娘一定要学好数学,决心从...

  • 读《数学之美》

    第1章 文字和语言VS数字和信息 文字和语言于数字,从产生起原本就有相同性,虽然他们的发展一度分到扬镳,但是最终还...

  • 读《数学之美》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需要了解些人工智能方面知识,所以又把吴老师的数学之美拿出来学习了下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 读《数学之美》

    数学,起源希腊,原意是学习知识之意,获取知识通过对世界万物的了解外,还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获取(信息交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数学之美》第六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np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