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想荟萃

思想荟萃

作者: 知青的叶 | 来源:发表于2017-09-19 08:14 被阅读43次

    自古成功只有一个理由,而失败却可以有一千种借口。或许正是因为借口足够多,所以成功才永远不会轻易获得。

      如果小事但求差不多,等大事到来,“差不多”就成了惯性。它固定了你的思维,也限制了你追求更好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一个“差不多先生”,过着一个“差不多”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可悲的吗?不一定,如果这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怎样平凡都不过分。但如果不是,如果“差不多”只是你退而求其次的凑合,那才是可悲的。

      所以,如果你不能心安理得枯守“差不多”的人生,如果你还想创造更好的生活,那就勇敢地突破牢笼、远离“差不多”吧,因为“差不多先生”真的一点都不酷。

                ------《你就毁在凡事只求差不多》

    最近常常有人讨论隐私的丧失,但是同样可怕的是它的必然结果——孤独的丧失。

    从前指的是你不能总是和朋友在一起,即使你想这么做;现在是学生能随时随地通过电子手段联系,要找到对方没有一点儿困难。但他们的强迫性社交似乎不能让他们产生深刻的友谊。

    “我能向谁表达我这种急迫的激情?”我的学生可以在朋友的房间里写论文,却无法产生心与心的交流。

    她可能没有时间,实际上其他学生告诉我,他们发现同伴们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有办法培养亲密关系。

    当繁忙和社交占据了孤独的所有空间后会发生什么呢?我那天向学生指出,具备反思和回顾的能力是知识分子生活的前提,而反思的前提就是孤独。

    他们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接着有学生似乎有点自我认识的意识,他说:

    “你认为我们都是真正出类拔萃的一种人?”

    啊,我不知道。但是我确实明白思想者的生活有时是独自一人的:孤独的、怀疑一切的、且坚韧的。

    培养这种品格的最好地方不是在精英教育体制内,因为精英教育体制的真正目的是重新创造一个阶级系统。

    产生了约翰·克里和乔治·布什的世界,正在为我们培养下一代领导人。

    那些在高中时进修大学课程的学生;

    大学同时修着双学位还编辑着三种校园出版物的学生;

    每个大学或法学院都想要但课堂上谁都不想要的学生;

    那些忙得连呼吸的时间都没有、更不要说思考了的学生,将很快管理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一个政府。

    她可能有很多成就,但是经验很少,可能有很多成功,但是眼界很小。

    精英教育的劣势就是培养出来的精英过去现在一个样。

                -----《精英教育让你无法与不同的人交流!》

    这世上,哪有几个天生爱做家务的男人,他不会干,没有主动性,没关系,你去培养他啊。

    与其整天抱怨,整天和他吵,甚至闹离婚,为什么不试着去改善呢?

    是的,改善,而不是改变。

    改变一个人很难,但改善一个人还是很容易的。一个习惯的培养,只需21天。

    你是妈妈,你就为孩子培养一个爸爸,帮男人培养起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

    无论你在外面是谁,回到家,人格平等。

    在宝宝成长的路上,一手牵着妈妈,一手牵着爸爸,他(她)才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一家人,眺望着同一方向,笑看人间花开花落,你才能感受到,家的快乐和温馨。

                -----《你是妈妈,你要为孩子培养一个爸爸》

    最近耶鲁大学校长,给学生们讲了个故事:当遇到麻烦时,狐狸有一万种方法解决问题,刺猬却只有一种法子,就是抱成一个球,逮谁扎谁。

    狐狸愈挫愈勇不知羞。而刺猬内心脆弱脸皮薄。

    我们更多时候,不过是只四脚摊开的刺猬,任人予取予求,只有当我们被逼迫到极限,才会怒而反击,愤怒的与这世界对抗。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这样压抑自己,就做个简单的人吧,合理的限度之内,我们宽和,温静,优雅,从容。超越了限度的事情,我们以慈悲之心待之,怜悯,关爱——但绝不意味着,无条件的屈顺屈从。永远要有主见,不失柔和,永远要坦荡如砥,不失坚忍。永远保持善良,但棱角鲜明。永远要有爱心,但不失原则。多思多行,广闻博见,再于生活中惕砺磨练,就会很容易的,获得这样不偏不倚,居中而守的智慧。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你再完美,也会有些人不喜欢你。

    你再努力,也会有人以极不公正的方式,伤害你。

    ——必须要怀慈悲之心,别让自己陷入到偏执激愤。那些缺乏友善的人,受到的屈辱与伤害太多,他们的心,就如一枚扔在地上的烂柿子,曾被无数只脚踩过,早已面目全非,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智慧,滞留于阴郁黑暗之中。如果我们因此而愤怒,甚至伤害自己,这岂非不智之至?

    财富易得,善心难求。相比于可以量化、表格化的现实财富,我们的心更为细腻敏感。而人类的奇怪天性,又总是对获得的善意,视为理所当然,却对自己的委屈与不爽,耿耿于怀。

    从现在起知道点人性,知道每个人都陷于纠结之中,伤害者无非不过是在发泄内心的怨恨。保持开放的认知,让自己轻灵的游走于人性的边缘,激发起他人心中的良知。纵然是遇到伤害,也万不可泥陷于中自苦忧伤,无论你心里有多难,别人仍是无动于衷,仍然对我们言行举止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他们不是在要求于我们,而是在与自己做战,在与他们激愤偏狭的心做战。不要卷入别人的心灵战争,不因为别人的失礼失态或是恶意,而让自己也陷于孤立无援的心灵自闭中。走出来,前边就是一片天,这片天地来自于我们对人性的宽和与体谅,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珍爱,与怜悯。生之于世,我们有自己的目标、幸福,快乐与安详,无论滋扰的噪音有多大,也不可以轻易放弃,迷失自我!

                    -----《如果狗狗不说话,世界该有多可怕》

    幸福幸福,是由幸运与福泽所构成,幸运是外部世界的偶然,而福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智慧。持续的好运是一种能力,不仅需要我们具有足够强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对于人性与世事规律的温和洞察。

    我们每做一点努力,都必须获得心灵上的无尚愉悦,如果努力只是带来更大的压力,那我们就迷失了方向。切合于幸福本义的成功,不唯能够引领我们登上人生极峰,还能够让我们于事业峰顶,回到日常生活。居朝无宠,居野无惊,有酒则仙,无花恬淡。无论是灯红酒绿,还是寂寞凭栏,都不失内心喜悦,始终保赤子之心。唯内心源源不断的智慧,构成深厚的福泽,才能让我们的旅程不再迷失,才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才能够行及远,意悠然,歌迤逦,心常欢。

                --------《多认识些朋友,一辈子朝他们借钱》

    龙应台 《目送》有一段话,概括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言行,特别贴切: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会我们:

    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

    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

    你痛的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

    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伤,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

    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其实,纵观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都要求孩子去独立面对挫折:

    美国父母舍得让孩子一分钱不带,学会独立和如何谋生;

    瑞士父母为了让孩子多学一门语言,甘愿让孩子从小到双语区做保姆;

    德国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承担相应的家务,例如为全家人擦皮鞋;

    俄罗斯的大街上很难得见到抱孩子或背孩子的父母,跌跌碰碰摔倒的孩子从来不哭。

    温室中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只有让孩子独立面对一切,才能让孩子真正扛住世界。

                -----《中国父母最悲哀的事:替孩子扛住一切,却又让孩子扛住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想荟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oi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