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里面记录了孔子与学生的言论,荟萃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最为核心的是“仁”,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倡导“礼”,用“克己复礼”来巩固周朝统治。《论语》一书包涵了博大精神的孔子理论,而作为一名学生,我想着重谈谈孔子关于学习与教育的观点。
首先是关于学习的观点。在《论语》一文中,孔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目的,学习内容等四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在学习态度上,孔子认为要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表明了孔子的学习观点,对待学习一定要热爱,只有快乐学习,才能够真正学好,学精,除此以外,《论语》还提及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记住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要有渴求的想法。
在学习方法上,孔子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要虚心向他人求教,学习他人的长处,做到取他人之长。此外,《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在学习中温习的作用。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空想不读书就会精神倦怠,要求学习与思考相互结合起来。
关于学习目的,《论语》中主张“学以致用”,“子曰‘《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正是强调了要将学习到的东西落到实践中来。
而关于学习内容,《论语》也有提及,主张学习“文,行,忠,信”这四项内容,强调博学的同时,也要抓住重点,如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孔子说了这么一句话“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表明了孔子有他所专攻之处,追求对知识内容精益求精,反对一知半解,可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论语》中提到有关于学习方面的理论知识,令我感触颇深,除此以外,孔子在《论语》有关于教育的理论也值得钻研探究一二。
第一个《论语》中提及“听其行而观其行”,意思是要注重他的行为,孔子强调在教育中要强调实践的作用,第二个是“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受教育者要端正学习态度,主张知错能改,不能迁怒他人,第三个是“各因其材”,主张因材施教,孔子对不同的弟子施行不同的教育,最后一个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在教育中要擅于反省自身。这些教育理念都一定程度地被后人们所借鉴,所学习,所引用。
孔子舍下弟子三千人,在《论语》中可以处处所见孔子作为老师的智慧之处,作为学者的优秀之处,作为一个人的品格的高尚之处。读《论语》无论是对我现在的学习,亦或是将来走上教师的职业化道路,都大有脾益,从中获得启迪颇多。更为重要的是,我从《论语》中,看见了深沉厚重的儒家精神,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看见两千年前古人思想的智慧结晶,收获不可谓不大,感触实在颇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