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期大事盘点前,商君纠结了很久,到底是看四小时“双罗汇”(罗永浩和罗振宇的四小时长谈),还是刷几集《人民的名义》,不论哪一个都要侵占宝贵的周末。
最后,考虑到自己既不用锤子手机也没订罗辑思维,决定还是听从内心打开了《人民的名义》。
于是就有了本周盘点,从“拿了10个亿的今日头条”到“火了一周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围观什么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今日头条,新时代的“娱乐至死”
今日头条疑似又拿到10亿融资,而且老股东微博出局,数字上和八卦上都是个大新闻,很符合头条热门的标准。
4月7日,今日头条已完成略低于10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近110亿美元,领投方包括之前老股东,此前投资方新浪等已退出。但对此今日头条方面不予回应。消息指出,今日头条此次负责具体融资事物的人是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柳甄曾是Uber中国高级副总裁。
看着今天的今日头条,想到了当时的微博,BAT心里急但都没什么好说的,存在必有其必然,不管low不low。
张一鸣出身程序员,所以私以为在他眼里道理对不对、文章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买不买账,以及成本效率比如何最大化,于是就有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此描述是官方定义)。也就是说,你喜欢的,系统会推荐更多给你。所以可能low的是用户不是平台。
这就是没有文人情怀的好处,产品逻辑简单直接的走用户为大路线,从来不会纠结于“我要引导读者有内涵但读者喜欢八卦”这种矛盾里,对今日头条来说,读者喜欢的就给他更多,让他花更多时间在app里,就赢了。
最近在重翻《娱乐至死》,发现今日头条这种新闻形式,实现了书中的一个极端:如果说电视时代制作者们为了娱乐大众而制作内容,这是对印刷时代严肃内容的颠覆,那么,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就是在娱乐大众的康庄大道路上一路跑到底了。新闻做成今日头条这样子,基本上达成娱乐新闻的究极体。
结果就是形成了一条有趣的鄙视链和一条讽刺的学习链:传统媒体看不惯网络媒体(如搜狐新闻),网络媒体看不惯新自媒体(如头条、uc头条),但同时传统在向网络媒体转型(如澎湃),网络媒体也跟进新自媒体模式,开通自己的类头条平台。谁都看不惯谁,但谁也不想输。可谓成也读者,败也读者,在信息极大丰富的现在,读者才是大爷。
不管是微博营销号,还是微信大V,或者是知乎、快手,都是合用户口味者得天下,包括双罗汇的两位也是,被传统媒体批评的,反而是大家喜欢的。
这种娱乐为王的状态无所谓对错,只希望《娱乐至死》里“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的预言不会实现。
在娱乐界,人民的名义是?
那么又一个问题来了,在不同的娱乐内容中选择,人们会选择哪个?答案是刺激的。
近几天,有部《人民的名义》出奇的火,以至于我关注的公众号6成以上推送了相关文章,人们纷纷感叹,还是这种剧有水平,实在看腻了所谓小鲜肉领衔的偶像剧。
近40位戏骨总片酬4800万,某“小鲜肉”凭啥一人要2亿?
……电影行业的立法会规范票房注水、透漏瞒报等乱象,但电视剧领域虚假的收视率让电视台和平台疯狂追逐大IP和小鲜肉,今天中国电视剧导演里几乎数不出三个能决定演员的。演员全是平台决定的。说这个行业怎么办?
《人民的名义》是部好剧,用投资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配置豪华,而且不担心会过不了政审。
(投资人说)“我问了问项目情况,得知是高检牵头,周梅森老师编剧,李路导演,当即表态要投资”
应该说从来没有犹豫过,没有怀疑过,这份自信除了超强主创给我的信心,更是来自于对国家大势的判断。
然后确实火了,全国人民都在看一部反腐剧这样的事,以前谁也没想过。只是仔细想来,不是没有道理,除了制作精良、演技炸裂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悬念,不知道谁是幕后黑手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扣着你的神经,所以这也是一部披着反腐外衣的推理剧,十分刺激。
在娱乐多样化的社会里,人们的神经只能一次一次被更新的东西刺激,所以平时接触不到内容就成了必杀器。这部剧反应的官员心理状态、演员们优秀到飞起裂的演技、政府官员间的利益掣肘,不同部门之间的明争暗斗,都是平时平头百姓们接触不到也脑补不了的。
2亿现金,平时真没见过归根结底,人们想看的,跟以前没什么不同,就是给我更多乐子。因为严肃这个词,从来都不是大众的首选,正如,房子早晚都是要买的,是刚需。区别仅在于,娱乐越来越易得,房子越来越难买。
最后说个题外话,推荐一个政治剧,1980年开始更新的《yes minisiter(是,大臣)》系列,B站有高清版。每句对话都是经典,如能看懂,你就能理解欧美政治体系,也能学好英语。不骗你。
剧里的行政首长和公务员系统老大商理事,一个找资源、找合作、找人脉的互联网平台,专注提高商务人工作效率,帮天下商务人达成合作。我们还有个很大很大的社群哦~ 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商理事】就能找到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