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作者: 王泽华wzh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9:51 被阅读0次

老善人他为24岁那年腊月下工,归途到白枣树沟,“特意到周姑父家承诺的明年帮他做活”而负责任。在他25岁那年,来到周姑父家,他是为找爷爷的心,立志变风俗而给老姑家做活的。

在周姑父家,老善人与周姑丈的长子国元的一系列对话,老善人非同寻常的智慧,折服了国元。老善人通过国元给老人与小孩开支的不平衡,折射出国元这个家族里即周家族风。对老人花一吊钱,对孙子花五吊钱,老人还说他儿子能尽孝。

在这里通过国元对老对小花费多少的描述,折射了当代乃至现代家族的消费理念。从中让我看到了自己:以前的我,眼中只有孩子,没法是顾及父母。因为父母把我当儿子养,外面的事多,很少顾及家里,出门总跟儿子买得多,父母公婆就是一点衣服,而且只是东西送到,很少跟他们同桌共餐,忙盲茫,忙得心也死了。不知自己是谁了,哪里还记得父母,连儿子都忘了,只记得挣钱。连儿子苦苦哀求、父母乞求多陪陪孩子,我都置若罔闻。没有在道上行走,得到的就是现在的生活:儿子的傲慢无礼,丈夫的不负责任,公公婆婆的利害,父母操不完的心。可如今,我悟到了:孝顺父母是我的天职,孩子好不好,全凭德行感。只要我们做好自己,在道上行走,即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引导孩子,用身体力行示范给孩子。再利害的婆婆也会被融化、被温暖。再没有责任的丈夫也会被感化,其实,不是丈夫不负责任,而是自己要强、较劲,导致有责任也会变得无责任,这就是离道的结局。再傲慢的孩子,有母亲的智慧引导,也会变得德才兼备。

因此,作为我,在这里是上了深深一课。好多原始的心结,其实是照见自己,并不是他人的过错,一切源于自己。

相关文章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读完老善人的简介,让我感悟到:老善人的人生圆满,是在践行中得道的。他的无我无为的思想,让我们为之汗颜。他相对于孔子...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老善人在二十四岁那年,悟道:富人能养财啊!他在扛活时,少东家打他弟弟一土块,让老善人格物出:母子情,兄弟姐妹情,小...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老善人在24岁那年,也就是母亲离世的一周年那天,通过内人含着烟袋待客这件事,直指大嫂而不问内人的举动,让我明白:有...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善人在成长的每一段经历中,都留给同龄人无法去模仿,去读懂的内涵。善人在没有出去扛活时,在自己家里,也是不同凡人。他...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王善人在二十一岁时,通过跟表兄张家做活,人呼他为“做活的”,他一气悟了三个月,终于明道:“名者命也”。既是天命,必...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昨天读到妯娌道,直到今天,我还不明白那个现象。此时我忽然悟到了。 打头的和跟做的,就像大嫂与弟妹一样。当老善人在做...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老善人在二十三岁那年经历的事事非非。老善人以志做人,到后来寻思起来,还很有味。 那年,善人圆满了婚姻,帮母亲赎当,...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书读过了,却还想回头重读。这是我与这本书的缘分。 老善人在他22岁那年,经历了母亲的离去。老善人在母亲临终之前,回...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老善人他为24岁那年腊月下工,归途到白枣树沟,“特意到周姑父家承诺的明年帮他做活”而负责任。在他25岁那年,来到周...

  • 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20170326)

    老善人二十九岁时,正月初五曰教妻。先生的叔伯兄弟们十四人,无人奉养祖父,先生自己奉养着,亲兄弟四人,没有人奉养父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王凤仪年谱与语录》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pi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