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老人现状

作者: 阳阳小麦 | 来源:发表于2016-08-27 22:08 被阅读51次
    耕田--图片来自网上

    这个村子,紧邻城镇集市,交通便利,人员较多。村里大都以种蔬菜为主,经济条件在全市排名靠前。青壮年远走他乡务工的较少,少数人就近在市里面做些散活,农忙时回家帮忙;其余大都在家种植大棚蔬菜。60.70多岁的老人在这个村子目前还是劳动主力。

    他们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辛苦

    农民的生活一直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模式,没有假期,没有固定休息时间,他们的作息时间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而制定。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蔬菜出市,田地里一年到头完全没人做农活的一天,就只有正月初一。

    平日里,一般早上5点多,就有人田地里照着电筒,开始摘菜了。摘好的菜,装在箩筐里,挑到水沟清洗泥土,洗净后,重新放回箩筐,再挑到公路上,有三轮车的直接开到集市上去;没有三轮车的只有靠肩膀挑到集市上面去。

    集市里有专门收菜的商贩等着收购新鲜的时令蔬菜,价钱比零售的要低。大部分人选择一次性卖给商贩,省时,省力;少部分人会在集市上找一个当道的位置,给上2块钱的摊位费,蹲在那里,等着散户买菜,零售卖掉。价格比卖给商贩要高一点,但付出的时间与精力都太多,一天下来,可能只比批发的多10多元钱。

    早起,去逛路,在路口随时都可以看到,头发花白,满脸沧桑,后背略弯的老年人,挑着蔬菜,吃力朝集市去贩卖。

    走访了一家住户。去他们家的时候,他们正在院子里,掰玉米粒。坐下来与他们闲聊,得知老两口一个76岁,一个75岁,有一个50多岁的儿子,在城里当保安,儿媳离家多年未回。家里一亩多土地,主要全靠老两口张罗,种了玉米,水稻,和应季蔬菜。今年收了800多斤玉米,逞着天气好,掰出来晒干,拿到打米房打碎了给猪吃。养了一头猪,现在已经有200多斤,到过年的时候杀来吃。

    玉米是老两口从地里用背篼背回来的,上了年纪背不了重物,只能一点点往家里搬。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等到儿子回来再搬呢,老两口说,儿子上班也累,我们现在还做得动,不能给儿子增加负担。

    在农村,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只要身体没有大毛病,都不会在家闲着,总是会出现在田地里。这有两方面的原因:1.辛勤劳动后的收获,是他们的全部经济来源;2.与他们的习惯有关,劳累了一辈子,一生都在和泥土打交道,上了年岁以后,要摸着泥土心里才踏实。

    2.节约

    节约主要表现在吃上和在穿着上。这样的生活方式,与他们从饥荒年代过来有关。种出来的蔬菜,把最好的拿去卖掉,菜贩不收的,或是卖不掉的才拿回来吃;吃的菜式也简单,填饱肚子为主要目的,营养搭配没有概念,菜炒多了,一顿吃不完,下一顿在吃,一天吃不完,第二天再吃,倒掉的很少。在农村一般都养育了两个孩子,结婚以后,定是要与父母分家的。原因也在于此,老年人与年轻人消费观念不一样,在一起难免有矛盾。

    穿着上面,更是节约,舍不得为自己添置任何衣物,多数为儿女孝敬买来的。实在没穿的,也只会在集市上挑选一件20元的衣服。讲究的老人,衣着虽旧,但整洁、干净;不在意这些的老人,就比较随意。

    有的老人,对自己苛刻,但对儿女、子孙却很舍得,平时里积攒下来的钱,到过年时,会以红包的形式给他们;有的老人却是另一种想法,觉得有钱放在自己身上,是最好的养老方式,所以,对自己,对后代都比较苛刻。

    3.对保健品情有独钟

    这与前面说的节约又比较矛盾,但对于保健品,老年人却非常热衷,也舍得投入。他们的想法大概是劳累了大半辈子,一定要拥有一个健康身体,争取多活些年月。

    保健品在农村市场异常活跃,售卖的形式多种多样,它的功效被前来推销的业务员无限夸大,老年人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大都会对业务员说的话,信以为真。

    保健品转向农村市场,异常火爆的开展活动,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节约的习惯。以卖东北人参保健品为例。业务员每天开着小货车,在村里转悠,车上的大喇叭里面不断重复,我们是XXX保健品公司,来此是为了给大家免费赠阅产品,每天前100位顾客,可以在社区广场免费领取到我们的产品。

    第二天,天不亮,很大老人就往社区广场去排队,等着领取免费礼品。领取前,业务员会反复宣传他们的保健产品的功效,被忽悠成功的老人,想买,别人还不卖。给的理由是货物太紧缺了,现在只有样品,你要的货会在活动最后一天才到。

    排队半天领到的是一个鸡蛋,一小把面条。回去路上,好多老年人还在念叨,这个保健品卖得太好都缺货,效果肯定很好。一定要买到才行。

    接连搞了5天免费赠与活动,每天人气都火爆异常,最后一天业务员对大家说,你们要的保健品明天要到货了,货很紧俏,要卖的一定要早点来排队。

    第二天一大早,排队的人群已经密密麻麻,666元一盒的人参,被老年人当成了宝贝,心甘情愿的掏出钱,小心翼翼的抱回家去,泡酒喝的、泡水喝的,五花八门的吃法。

    尝到了甜头,来此售卖保健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只是生意没有原来那么火爆。

    4.孤独

    村里老人大都三代同堂,按理说应该其乐融融。可是孤独一直避免不了。在村子里生活的老人,大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儿子,儿子成家以后,分家是必然。赡养老人的方式,由老人的儿子们共同商量决定,一个儿子家住一个月或是一年,又转到另一个儿子家住,如此循环。

    辛苦大半辈子,却没有固定的住所。有老伴的还好,可以互相照应,但村里大多数老人,都一个人,陪着一起走过苦日子的老伴早经去世。时常看见形单影只的老人在田间忙绿或是偶尔坐在家门口,面无表情的望着过路的人。

    目前村里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领50多元的补贴,这些补贴对于年迈的他们多多少少有些经济上的安慰。

    在路上,有时看见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人,吃力的挑着一担蔬菜,也在想,城里面同样年纪的退休工人已经在享受着天伦之乐,而他们却还要在田地劳作,从少年到老年,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太心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村里老人现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st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