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本书叫《对“伪心理学”说不》,本来想说自己近期看的书都太过理性,太有条理,太讲逻辑,想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综合一下,没想到这本书呢,更有条理,更讲逻辑,更加理性,看过这本书对心理学或者讲对整个科学,会建立起比较清晰的评判标准。
首先书中认为我们一般普通读者接触到的心理学文章或书籍大多都可划分为媒体心理学或通俗心理学,简单讲这些所谓的心理学都不太靠谱,都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心理学。
那什么是科学的严谨的心理学呢,书中给出了一些评判标准,个人归纳重要的四点。
一可证伪,可操作。二公开的可检验的。三个人见证,毫无价值。四实验方法。
一 可证伪,可操作。
什么是可证伪?这事你能说出它错误的情况,注意说出来就行,说出这种可能性就行,不需要做到。
美国欧普拉就请了一个专家,大概有个期望政权的理论
屋子里有条狗,就是可证伪的,因为在你看不见狗,摸不到狗的时候,你就可以判定狗不在这个屋子,那么初始的陈述“屋子里有条狗”即为伪。但是屋子有鬼,而这个鬼无色无味,无影无踪,无形无状就是不可证伪的,因为你看不见鬼,摸不见鬼,都不能说明这个屋子里没有鬼,你不能提出假设出任何一种状态,能证明这个屋子里没鬼,这就是不可证伪。
它永远都对,你永远没办法证明它错,那它就是不科学的。
二 公开的,可检验的。一种学说要成为科学,那么它就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 通过同行评审,同行的检验。
科学知识并不单独存在于特定个体的头脑之中。从某种重要意义上说,科学知识在没有提交给科学团体、接受他人批评和验证之前是根本不存在的。一项理论如果想成为科学就必须得到科学界的公认。
三 个人见证,毫无价值
个案研究和对见证的叙述都是孤立事件,缺乏比较性信息。
你看到一条狗吃了一个薯片,狗就死了,你不能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食用薯片会导致狗死亡。虽然你没有说谎,这个事件是你亲眼所见。对你可能很震撼,印象深刻,但在科学上这件事毫无意义。狗死亡这件事情有太多的因素,薯片是否卫生?狗本身是否有疾病?
个人见证毫无意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心理学或医学上的治疗上,安慰剂效应非常强大。书中列举了安慰剂,对一些疾病产生缓解作用的效果比例。抑郁症29% 十二指肠溃疡36%偏头痛29%食道炎27%
比例非常高,也就是说你用一个完全没有用的方法,只是让病人知道你在对他进行治疗,哪怕这个方法一点用都没有,有的病人都会有好转,五个人差不多就一个人会觉得有效。
个人见证虽然在科学统计上无意义,但对我们个人的影响非常大,对我们做判断权重非常高。
再也没有比发自内心的个人见证更鲜活,更能打动人的了,个人见证的鲜活性,常常使得其他一些更可靠的信息黯然失色。你想买辆车,然后看汽车杂志网站,看各种测评,看各种经过统计的排行榜,好不容易选定了A品牌,但是有一天聚会有一个朋友跟你抱怨,说他买A品牌的车两个月就坏了,这就是个人见证,虽然他这个个案并没有比你所看的那些排行和统计科学,但是它对你的影响更深刻,很可能自从他跟你说过之后,你就决定不买A品牌了。
四,实验方法
在科学上我们要用严谨的科学实验方法来寻找合理的寻找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错综复杂,要经过认真的分析才能给清楚,两个变量相关,不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是因果关系。
我们看到鸡打鸣,然后后看到太阳升起来。这两件事有相关性,但他却没有因果性。我们要用操纵和控制的实验方法来排除那些相关性关系,而最终得到因果关系。
最近一两年我看过心理学的书,只有一本武志宏的《巨婴国》。这本书大致描述了中国家庭所面临的问题,什么是巨婴的心理状态以及为什么中国人很多人都是巨婴的原因。我们认同书中所写,觉得书中所写的挺有道理的。但是以本书的标准来看,这本《巨婴国》是标准,完完全全的伪心理学。
我们一条条看,比如说,第一个是可证伪。下午日红之类这种精神分析类的、解释类的学说,都没办法进行证伪。第二点公开的可验证的,这本书的理论肯定是没有发表在任何权威的心理学刊物上,也没有得到普遍广泛的心理学家支持。第三点,个人见证书中出现的例子,大都是武志红老师自己的临床案例,用来说明证明他的学说理论。但这种,个人的临床案例是不具有科学统计意义的。第四点科学实验,书中并没有涉及到任何操纵控制的实验,而且初中的各种结论也不涉及到任何数据,所以说,更显得它是伪心理学。
关于《巨婴国》我还是比较认同书中对中国家庭伦理的解释以及中国人成为巨婴产生的原因,但是读过这本《对伪心理学说不》的书后,我清楚的明白,我的这种认同,我的这种认为它有道理,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这和科学上认同这种学说是正确的,是对的,有着巨大的差距的。
一个学说,它在没有被科学证明之前承认之前,他仅仅是个说法,我们随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它可能完全错误的可能,这才是科学的素养,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