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一门很容易让人误解的,边界非常模糊的科学,它处于科学哲学和玄学的中间地带,经常跟人生观、心理控制、星座、灵修、催眠这些主题混在一起。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原因论。比如说你现在有什么坏习惯,你有什么性格特点,全是跟你的成长环境有关系,跟你的童年有关,跟你的原生家庭有关。这样一来,你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探寻你原生家庭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研究的成长环境有什么问题。通过回忆自己的童年,寻找问题的原因,最容易让人着迷,尤其是容易让女性着迷。
如果能够把你现在的所有痛苦都归结为你小的时候爸妈对你做的错事,或者成长环境对你产生的影响,那么这个就太符合人性,毕竟都是环境的错,都是童年的错,反正现在的我没什么错,这就是原因论。原因的最大问题是看起来很精彩,但通常对改变自己并没有什么卵用。
原因论不是心理学的唯一方向。
阿德勒的目的论认为,每个人现在的很多问题之所以会发生,其实是因为它符合你现在的某种内在的目的。
任何经历本身不是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没有其他的事物那么强大的时候,自卑感就会产生了,而自卑会产生不满,不满就会产生改变现状的可能性。所以在阿德勒所属的个体心理学面,自卑并不是贬义词,它只是一个中性词,而只有当自卑发展成自卑情结的时候,才会变成一个贬义词。自卑情结就是当一个人面对棘手的问题,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这个时候他会宣称自己因为有A这个缺点,所以才做不到B。
自卑感是在人生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我们有的时候跌入低谷,只要继续往前跑就能跑出来,但是自卑情结就是在我们跌入底谷之后选择躲进那个谷底,形成一个闭环,把自己卷起来,然后整天显得很忙碌,似乎做的事情很多,实际上一直在无用功的事情的打转。
困扰我们的并不是过去的客观事实,而是我们主观上对他的解读。这个听起来很鸡汤,但实际上它是非常符合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原理的。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别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非常实操性的建议。
阿德勒认为一个心智良好的人,不管被骗多少次,当他遇到一个全新的陌生人的时候,还是应该倾向于信任,而不是倾向于怀疑。所以在被讨厌的勇气之上,还有一种勇气,叫做敢于信任的勇气,这种感觉信任的勇气会消除切割课题带的孤立感,让一个独立的人不会变成孤家寡人,建立起正常社会关系。一边是冷漠的切割,一边是温暖。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够构成完整的人格。
传播学发现有三种力量最容易吸引你点击标题。分别是逃避恐惧,寻求认同,追求渴望。这三种力量的排序恐惧排第一,认同排第二,渴望排第三。这个排序恰好就跟需求金字塔的安全、归属、自尊三级的顺序对应上了。
需求金字塔下面四层需求与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求有在本质的不同,下面四个需求都是从内向外索取。但是第五层的自我实现刚好相反,是一个需要从内而外表达东西,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那种渴望。
马斯洛发现这个层次上每个人追求的东西差异巨大,但也有共通性。比如:对现实的感知力很强,对现实接受度高,以问题为中心,有很强独处能力,辩证统一的思维。
物理学家波尔说过:正确的反面是谬误,但是一种深刻真理的反面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深刻的真理。这个特点是最能够衡量一个人是否拥有成熟大脑的最关键的标志。
积极心理学是过去二十多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心理学方向。在西方心理学研究领域里面,整个20世纪基本上都是消极心理学的天地,这里面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战争之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治疗战争创伤,化解心理疾病。直到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才兴起一股新的研究市场,就是研究如何让没有心理疾病的普通人可以过上更有活力,更有创造力,更加发挥自己潜能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两个启发。第一是无论手头的事情再多,也要把它切割成块状,设置清晰的目标,然后一个时间只闭环一件事情,这样你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优。第二是无论压力有多大,也不要想着一次性搞定所有这样的工作,因为挑战大过能力只会引起短时间的兴奋,长期来讲就会陷入焦虑,只有每一步都找到抓手,一步步往上走,才能够让自己一直保持在比较良好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