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恶水出妖怪”是我第一次合上《西游记》时所想到的,自己会心一笑,又沉入到那个瑰丽的神魔世界中去。
儿时的草长莺飞与我们这类熊孩子沾不上边,每日所想,不过是去隔壁家看一看威武的“小黑”,或者去桃花涧和其他的小伙伴转悠,但最重要的还是遵守与西游的约定。
天空除了湛蓝,还有一种令人神往的高远,西游也是如此。白天淘气够了,晚上就趴在温暖的土炕上,和家人一起看电视。只要回到家里,遥控器便不可避免地被我霸占,遥控器上的按键被磨掉了一层皮,上面的符号也消失殆尽,可我仍能记得那两个数字,因为那是独属于西游的印记。
“又翻过了几座山……”这首歌前面的词我已记不清楚,但那段旋律陪我寒窗十几载,依然不离不弃。
每次看到猴子被那个唤作“唐僧”的白面小生折磨得死去活来时,真想冲上去,一棒子敲死他,替猴子去掉紧箍,心想:“大不了还回花果山做我的齐天大圣。”待到猴子被唐僧驱逐,便不可抑制地感到委屈,替他窝着一肚子火,都快急出眼泪来。
后来才知道这种奇妙的感觉叫做“代入感”,那时的我也如同大闹天宫的猴子一样,无拘无束,自由地活着,在西游的世界里放飞想象。
“猴子,我以后要像你一样,谁要惹我不开心,就给他一棒子。”这是童年的西游情怀,无所谓对错,只不过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但却又真切地在梦中?演绎了无数次。
初中开始接触玄幻小说,其想象之奇绝令人折服,而玄幻小说的鼻祖当是《西游记》,在我看来,没有《西游记》等一批神魔小说对中国本土神话的延伸,今人是无法担得起“玄幻”二字的。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中国的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之一,与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并驾齐驱,也成为了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风向标。可以预言,网络小说在互联网模式的加持下,肯定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为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要记得几百年前为我们创造出“猴子”的吴前辈,承其恩泽,将中国的网络小说推向世界。
求学期间,西游拍了又翻,翻了又拍,但说实话,我所惦念的西游始终是六小龄童那个版本的,因为这里面有着太多太多的感动和记忆。
高中的某个假期,偶尔打开电视,“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的歌声直撞到心坎里,竟然有些说不出的难受。细思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战斗了,颇有些混天度日的消极意味。
秉持着“我思故我在”的原则,重新拾起已经泛黄的书卷,我狠下心来将西游原著原原本本地读了一遍,但收获不大。即便如此,还是为唤醒我的战斗血液开了一个好头。
可能是吴老黄泉有知,体谅我认识水平有限,不能把握西游的精髓,所以特意将《悟空传》送到我的手里,为西游做一注解。
孙悟空,今何在?答案就在《悟空传》里。
今何在的“猴子”是有些叛逆的,正好随了我儿时的戏言。在这里,猴子没有妥协,他的旗号永远是“齐天大圣”,因为这片天地有他的誓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八戒虽自卑于自己的猪头猪脑,但终究还是怕通天的火焰会烧掉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于是他选择不顾一切地去爱;和尚虽花去五百年的时间寻找信仰的碎片,但终究还是被命运捉弄,可他选择了去无怨无悔地执着;三藏虽亲历世间百态,但还是输在如来手里,可他选择一往无前地去追寻。
为了不让自己的生命化作一潭死水,我选择用战斗去给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
去年,我看了人生中第一本科幻小说和言情小说,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第一次参加学校的卡拉OK大赛,第一次完成一篇短篇小说的创作,第一次认识了王阳明心学……这些个第一次都是我战斗过的青春,也是我为梦想做出的战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西行路,别人无法左右,因为无论我们走的是阳关大道还是独木小桥 ,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痛苦、遗憾、失落……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你只有在这条路上,尽量走得精彩一些,走得抬头挺胸一些,多经历一些,多想一些,多看一些,去做好你想做的事,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西游不死,信仰不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