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听到欧式的老旋律,就会不由想起那个在凉夜里犹豫是否杀人的银行家——在妻子与其情夫被杀后含冤入狱,被判无期徒刑。
进去的“新人”都会在第一个难熬的夜晚哭出来,毫无例外,所以,监狱里面所谓的“老人”都在等着看好戏,这也成了他们聚赌的乐趣。鲨堡的人都在用别人的悲伤来自娱,毫无人性,这是我起初的想法。
然而我错了,他们有人性,却硬生生的被所谓的“希望”糟蹋到麻木。有时候口中常常提到的希望,却是罪恶的起源。“希望是件危险的事。希望能叫人发疯。”我一直记得瑞德的这句话。
我最喜欢的是瑞德的角色,狱里的老大哥,整部影片的线索。但与其说他的睿智让他在监狱里游刃有余,不如说他只是顺应着鲨堡里的生存法则。前两次申请假释都被驳回,那时候的他像个小孩子,懵懂,无知,想着只要诚恳就能打动假释官。安迪的出现,让在鲨堡呆了40年的他说出了一番平常却扣人心扉的话:“我没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可是,我做不到了。”40年后的瑞德,在安迪的影响下,将自己从精神压迫里解救出来,他不再需要外面的世界,因为他深知外面往往比狱里更加残酷,如同布鲁克斯的结局。
最让人震撼的,是图书馆的老管理员布鲁克斯,他无疑应证了一个“法则”:“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在他收到假释被通过的消息时,想的是如何留下来!他已经习惯了鲨堡的生活,也得到每一个囚犯的尊重,在鲨堡里,他是优渥者。然而鲨堡以外的世界,他无所适从。就像他说的,五十年后,整个世界忙成一团。自杀,既让人惊讶又觉得是理所当然,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人生也就这样,没有来去,死亡的本身也就是死亡的意义,没有其他。只是那只鸟儿,他再也等不来了。
安迪的救赎,与瑞德的恰恰相反。
那个聪明的银行家,凭着一身的本领,在狱里“大显身手”。安迪的出现,无疑是瑞德等人的亮光,他让周围的人明白心之所向并用力追逐,就像《追风筝的人》里的拉米尔,走向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安迪的内心,正如他所说是石墙关不住的。他可以用自己的聪慧为同伴赢得有酒欢乐的片刻自由空气,可以用一个小小的石锤凿出“重生”之路,可以爬过半里的排粪管,可以在《圣经》里找出得救之道,可以坚持不懈的写信写出一个最好的监狱图书馆……
只是我最深刻的,是安迪用监狱广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我突然觉得听着音乐的囚犯们早已获得自由,“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留声机里的旋律,“超越失意囚徒的梦想,歌声直击云端。”
相信很多人都忘不了安迪越狱后拥抱风雨的一幕,不想被体制化的安迪在狱中不断追逐着自己的内心,在典狱长在扼杀他最后的希望之前,20年后的他成功“自赎”,宛如新生。最后如安迪瑞德所愿,越过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太平洋中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蓝。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安迪恰恰成为了让人敬佩的前者。他以心之所向,静待千帆过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