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1、学生题目不会写,真的是词汇量的问题吗?
2、那就罚抄写单词吗,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吗?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做。不是我们完全准备好,把内容给到他们。整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常见句式,短语,固定搭配,课外练习的单词积累等。不限于书本,包括做练习时遇到的,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如果我们直接给到他们,那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单词的学习,要在语境中去应用,我们应该给到有情境性的题目 把这个单词嵌入其中,这样学习单词,比起死记硬背更有意义。
学生整理后,要去规范他们整理的方式,模板。不是整理完后就直接没有反馈,那样起不到效果。之前我试着让几名同学整理了一下,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反馈。
还有很重要的一步:
问学生:
1、你觉得整理后,老师在讲这个点的时候,你翻笔记会不会更轻松一些。讲到这个题的时候,反问学生,我们上次整理过,大家还记得在哪里嘛?学生翻笔记。课上准备好(书本,练习册2本,B版报纸,抄写本)
2、你觉得整理后,和以前相比,使用起来方不方便。学完这个话题,你觉得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是非常清楚,需要老师给予帮助。需要停下来问问学生,不要总是赶进度。
一定要问学生感受,有反馈,我们才能更好的调整。
二、作业中的反馈
从作业中来看问题,哪些题型错的多,比如是细节理解,词义猜测,概括主旨大意等。
作业的批改,不要占据大量时间,更多的是要通过作业看到问题。
每一个板块都有解题策略,有方法,如果自己都没有方法,凭感觉做,那也就教不了学生。我们自己需要去先研究题型,研究方法,做专项训练,总结规律,再去教给学生,一定是老师要先做。
从源头出发,探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情,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整理上面,这些整理工作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做。
之前我替学生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替他们整理好了所有的知识点,其实这应该是他们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加深印象,不是我们直接给到他们。
从逻辑上解决,而不是一直在表面上删删减减,不从根源上解决,所有的解决措施都只是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很大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