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自律还是主动自律?
自律很有意思的词,自己将自己规律起来。在存在焦虑中,规则、规律、习俗是用来抵御无意义感的一种方式。有关自律的文章受大家欢迎,人们都觉得只要自律了就可以成功,就像一万小时定律一样,可真的懂得什么是自律吗?许多人看了一些文章,开始制定计划做什么,该如何如何,几天后又恢复原状;或者加入一个打卡营里,试图通过别人的监督达成自己的习惯养成,可是真的有让你自己的真真正正的形成自己的习惯吗?
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在遭受痛苦的时候往往是想着逃避,但是在成人的世界里有非常非常多的事情根本就无法逃避,一旦逃避生不如死。
常说将一件事情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断努力去做,成为习惯。在当今时代能将兴趣变成自己的事业者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是为了生存而工作,生存变成我们自律的一个最大的原因,逼着我们早起、自律。有时候觉得活着已经磨灭生活的希望,痛苦交织。
在靠一份薄弱的工资维持着自己生命延续,欲望在心中不停的扩大,想要金钱,物质等等。我们在这迷茫与焦虑中看到一些文章,述说着如何坚持就可以成功,登上人生巅峰,可都没有听见、看见这背后他们的坚持与自律是有什么动力在支持他们,以及他们成功的背后有多少的付出和努力,他们知识,生存环境,人脉关系,所处阶级等等都与我们不同,许多人看到的都是他们成功后的表现,成功人士的回忆困难时期的艰辛只是一种自我解嘲。对于还在生存线挣扎的人来说,可能经历相似,但为此付出努力需要比他们的付出更多,并不是仅仅以一个方面的自律就可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只是为了自律而自律,这种自律没有存在的必要,这种自律带来的是不停的品尝自律过程的挫败感以及无法坚持的懊悔。按照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来说,人是需要先满足自己的生存,而经常将自己的“需求”与“渴望”混淆,“渴望”其实是想要过什么样生活的一种态度,“需求”就是当下需要什么。一个将来一个现在,不停混淆,导致自己分不清自己。
被动自律还是主动自律?有时候因为自己无能而愤怒,可是这种愤怒是没有意义的愤怒。无法接纳自己的无能为力。
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样总结自我接纳的:
首先,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感到内窘与不安,他们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地生活。
其次,自发、坦率、真实,他们能真实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自然而单纯地表现自己。
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接纳了表面的自己,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第二个层次。认识自我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在我们漫漫人生中,我们会不认识自己,又不停地认识自己。
在这寻求自我的途中,渴望是一个人的内驱动力。将一件事做到八成,肯定是为了钱,但是将一件事情做到完美,那肯定不是为了钱。
在这社会压力中,不停的寻找一个突破点,复制那些成功案例的道路获得社会资源。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渴望,当我们寻找到自己的一个真实的想法,并不停的追寻完美,在追寻路途中心灵得到一丝安慰与寄托。雷打不动的坚持着,那一刻,我们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自律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