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狠抓短板,全面发展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一班语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本学期五0一班共有四十七人,一位同学因病请假,一位同学因事请假,实际参考人数为四十五人。本次测试为区教体局统一安排,自行阅卷。
一、检测具体情况。
本次五年级语文试卷为六开双面,卷面总分一百分。本班四十五人总分3450分,均分为76.7分,38人及格,及格率84.4%,其中优秀22人,优秀率为48.9%。
期末试卷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46分,这部分题目总体来看学生答得较好,但也要看到很多学生将活动五的课外阅读写成了课内阅读。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24分,这部分学生答得不够理想,失分较多。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30分,这个大部分学生在良好以上。
总体来看,试卷份量适中,其中“阅读与理解”部分的“课外阅读”有点难度,学生不易答全。
试题与完成情况:
第一部分试题“积累与运用”,设置了五个活动。活动一,注重写字练习,竖排从右到左的写诗格式与语文园地的安排相一致。这一题的安排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如果不看题目,极有可能会写成和例子一样的内容,班上就有一个孩子写成了和例子一样的内容。所以,细心看题,也是该题目带给孩子的一个训练。活动二,是书中字词的书写与正音,是基础中的基础。这部分试题学生答得较好,极个别学生对“龟裂”的“龟”不会读,将“潜龙腾渊”的“潜”读成了三声。活动三既有词语运用方面的练习,也有课文内容、写作方法、语文常识方面的考量,涉及面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一题的第五小题个别学生回答有错。活动四:熟读课文,学以致用。既要求学生掌握课文,又要能够活学活用,主要考学生平时的积累背诵。这部分题目大部分学生答得可以,一小部分平时懒于背诵的学生只能望洋兴叹。活动五考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既有阅读量的考察,也有学生概括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遗憾的是,此题很多学生做成了课内阅读内容,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有两题,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内容来自《少年中国说(节选)》,共三小题。其中第一小题完成情况不够好,主要是部分学生将“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顺序写颠倒了。课外阅读部分有五个小题目,其中第一题的概括段意,部分学生概括得不够准确,第四小题“我鼻子一酸“的原因写得不够完整,这些都是失分的原因。
第三部分“习作与表达”,“爱在__________”属于半命题作文。这种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而且也能写出真情实感。大多数学生能够将与父母相处时感人的故事写下来,因而都获得了不错的分数。
二、问题分析。
1.不会审题,想当然做题。如“积累与运用”的“活动一”,有些孩子根本不看题目是如何要求的,只是看到左边的例子,立即动笔去写右边的空格,内容同左边的例子一样。类似的错误还有第一部分的“活动五”,不少同学将课内阅读的民间故事当成课外阅读的内容写在答案上。直接原因是不审题,根本原因还是不细心造成的,属于答题能力的不足。
2.读音不准确。如“潜龙腾渊”的“潜”,很多同学在第三声上勾了“✓”。主要是平时读课文的时候没有读准,到真正考到的时候就产生错误。细节不可小觑,细节决定成败。
3.概括能力普遍欠缺。这主要反映在做阅读理解题上。如,课外阅读的第四小题中,“我鼻子一酸”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父亲对我的爱,一是儿子对自己几乎忘了父亲的愧疚。很多学生只答到了一点,显然不够全面。从同是课外阅读的第一小题的回答中,也可看出这一点。
三、得与失。
回顾本期教学,在生字、词语等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是花了一点力气的,长期的写生字写词语练习是有效果的,今后要予以坚持。小练笔常抓不懈,写周记与写日记相结合,学生习作的及时批阅与对症评点、讲解,这些是保证学生保持良好表达的基础,今后也要继续。
不足之处是上课还是显得匆忙,没有很好地在课内进行有效地阅读理解、概括、说话练习,没有很好地设计问题,没有很好地启发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没能得到很好地开发。
四、改进措施。
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觉得教学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如,课可以上得从容一点,要更多地向课内四十分钟要质量。在课内要注意自己课堂上的语言质量,要注意音准,要说完整的话,要注意启发性语言的运用,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话,自己少说话甚至不说话,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内作业要及时做及时批阅及时反馈,要严要求,不放松。针对班上的实际情况,很多地方还要和家长多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和学生交流,增强其读课外书的兴趣。要狠抓短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