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到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早已深入人心。
诸葛亮对晚辈的殷殷嘱托,以“淡泊”为首要,保持心底的宁静,不为万物所牵引。静心养德,以德养人。这是留给后辈的亘古不变的财产——家教。
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收入不菲,但他的大量钱财用于施舍而不寄给家人,这让常人觉得有点不近人情。
他在家书中这样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因为他认为“儿子若贤,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逸作恶,必且大玷家声。”这样一位权高位重之人,秉持着这样的教育观念,实是让人感佩。
傅雷在家信中也这样教导儿子,“多与老师谈感想,听听其他教授们的意见......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演讲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上,随时随地,点点滴滴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对国家播种、施肥、垦植”。他鼓励儿子在国外多作艺术交流,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回报祖国并传播艺术精髓。
著名教育家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这些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一家兴盛的根基,一国昌盛的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