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莲是极熟悉的,在古莲花池旁长大的人,看着出叶、开花、长莲蓬,在季节轮回中感受莲之生生不息。
我对它也是极有感情的,当知道浪花朵朵出了一本书《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时,便迫不及待地来读了。
它的文字作者是陈莹婷,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毕业生,又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而绘者花青,是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专业画家,以国画来描摹莲之神韵,这样的绘本很适合所有中国人阅读,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挚爱。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用散文的语言,国画的形式,勾画描写出莲子入泥、探头、出叶、开花、长莲蓬和生藕的循环过程,字里画间都透露着对莲的喜爱之情。
&莲之风韵尽在四季中
1.春之生机
当春降临大地,莲子破壳出芽,它们争相向上冲出水面。《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中的“探”“冲”把荷叶的样子描摹得细腻生动,让人忍不住去水上水下的荷叶好奇。
文字就如一根线,拽着你的心,让你不看透彻舍不得离开每一页,这时的图画和说明就是为你心中的好奇而设。
这些图画是美化的真实,在科普中享受着艺术的滋养。
2.夏之旺盛
夏天,是最有看头的,挤挤挨挨的荷叶,风一吹,叶随波动,水珠在叶片上打着滚,花与荷相互映衬,这一池美景,尽收眼中。
可小时的我们,最盼望的是花落后的莲蓬,可以够得着的莲蓬就是我们蹲守的对象,早出晚归只等莲蓬可吃之时。
但到最后大多失望,管理员会把那些能危险采摘到的莲蓬割走,我们的希望泡汤,就会……,现在想想真是太调皮了。
虽然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看《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中,我才知道我的知识多么贫乏——
我不知道荷花“昼开夜合”,不知道它4天就开始落花,也不知道花托变成莲蓬,我只知道莲蓬里有莲子,吃起来口齿留香,却不知道莲子里的才是种子,更想不到种子里藏的是生命,还可以藏上千年。
3.秋收冬藏
花和叶随着秋风秋雨的到来,都衰败了,只剩下莲蓬兀立着,直到冬天走完,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派衰败的景象。
直到看到《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我才知道了这水下还藏着莲生长的秘密——
莲藕是什么?藕鞭,是营养积蓄,是熬过冬天的力量。
莲子也沉入水中,转入睡眠中,等待春天的来临。
&莲之国风以图文示之
在《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里,我们跟随着绘本来欣赏四季的国风之美——淡雅而不失大气,朴素而不失风韵,让人不禁沉浸在画中。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把散文的优美语言用于科普作品里,这是我爱它的另一个原因。
我很少买科普作品,因为自己读起来无趣,所以也不想让孩子埋下“讨厌读书”的苦根。
但当我看过这本书后,才看到我想给孩子读的科普书的样子——语言优美,让人想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美。比如,在小蜜蜂在采蜜时,莲闭合了花瓣,一个“哎呀”,对小蜜蜂的情感已经融在了文字里;而次日清晨,小蜜蜂逃了出去,让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而书中说明性的文字就是注脚,进行知识拓展,每个孩子都力争上游,所以也进入了自愿学习的圈,不禁赞叹作者的高明。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传承文化的好读本,除了书中图画之外,莲的各部分名称也以行书手写来展现,字与画相得益彰;“中国莲文化”的诗画结合,更加入了古韵,这些彰显出绘本的传统特色。
&绘本之粉丝无论长幼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是真正属于0-99岁读的绘本。
1.亲子共读
它是对孩子的文化艺术浸润,让他去体会国画的用色、用纸和技艺;体现行书的构形之美;诗词的古韵古律之节奏。
以吃和玩拓展开来,比如,在吃莲子中,体味它的满齿留清香的同时,让他去探究莲子的内部构造,可以看莲蓬的洞洞和莲子,进行一一对应;数数莲子,来个计算也不错;
还可以来个艺术拓展,比如可以用莲藕作个拓印组画……总之,脑洞越大,玩法越多。
2.成人自读
像我这个年龄,面对尘世的喧嚷,心也跟着浮躁起来,手捧《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在古风中找寻回沉寂的心。
如果我老了,我也会拿起它,看看中国画,写写中国字,背背古诗词,岂不乐哉!
《一颗莲子的生命旅程》用中国画和散文的形式,勾勒出莲子的一年四季——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新莲子入水的全过程,展现了莲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姿态特征。
“春天又来了。莲子醒了吗?”这个问句,既是结尾,又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如果孩子愿意听,可以翻到春天,一直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