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吸烟不但损害自身健康,而且危害他人的健康,为什么国家不能禁止呢?为什么不能为二手烟受害者做主呢?
爱迪生说过一句名言:「吸烟有害健康」,不广为人知的是,这个名言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但有益国家」。
其实从烟草被发现的时候开始,它就是一直在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从未改变。
十五世纪90年代,哥伦布的船队从印第安人那发现了烟草这玩意儿带回欧洲,十六世纪后烟草开始在英国盛行,十七世纪后被福建水手带入中国,那时烟草基本就算是全球性作物了。
在这个期间里,统治者最开始是很敌视烟草的,贵族也把其当做一种低劣的外来癖好极度不屑,直到权贵们发现烟草的利润大得超乎想象,可以这么说,近代史的欧洲殖民国家基本都是以烟酒等瘾品收入作为主要财政来源和建国根本的。这是财政上的需要。
再说民生上的需要,十七世纪的欧洲可以算得是一个连续的见不到天日的黑暗时期了,历来欧洲史都把这段时期称为「十七世纪普遍危机」,这个时期充斥着通货膨胀、高失业率、传染病、恶劣气候、作物减少、生活无保障、犯罪猖獗、暴乱、死亡、屠杀、战争等,在这么一个环境下,烟酒的重要性更甚于信仰。
但是,比起酒类或者毒品,香烟的危害就要小很多同时不会影响劳作,这是统治者愿意看到的,可以说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烟都是统治者用来控制底层人民和维持旧有秩序最有效的手段。甚至一直到十九世纪时,这几百年间陆续还有各种证实香烟对健康有益的医学报告出现,这些伪科学报告这里就不细表了。
再到一战,如果说二战是英雄的赞歌,那一战就是众神的黄昏。
不同于二战,一战可以说是一个信心崩溃的过程,哪国都一样,这时也是士兵酗酒最严重的时期。比如美国参战后为此成立反酒馆联盟,英国的国土防卫法案禁止给士兵供酒巴拉巴拉。这时候香烟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了,同样是瘾品,和酒类的刺激性效用不同,香烟反而有镇定性效用,比如酒会使人冲动兴奋、反应变慢、难以保持平衡、五感变差等,导致的结果是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香烟却能让人镇定冷静,对战时焦虑症有很好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二战时美国国内铺天盖地都是香烟广告了。
综上,在统治者看来,香烟简直就是可爱迷人又好用的小工具了,更别说历史上因为禁酒令导致的那些动乱和犯罪率上升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是:国家为什么要禁烟呢?
河北张家口有钻石、官厅、大境门,河南郑州有彩蝶、春雷、芒果,甘肃兰州有刘三姐和海洋,陕西西安有好猫和猴王,吉林延吉有蝙蝠,安徽芜湖有都宝——在中国走南闯北,几乎能给地域烟写一部纪传体通史。
● 郑州卷烟厂 彩蝶
为什么中国的卷烟品牌这么多,大部分只有本地人见过?
为什么不少牌子越来越难买,几乎成了中老年烟民口中的江湖传说?
接下来你将看到:
● 从民国开始,烟草就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香烟
● 为什么很多本地烟又都不见了?
从民国开始,烟草就是税收的重要来源
中国怎么有这么多地域烟?
首先是因为中国烟民多,烟草上税高。而关于抽烟和烟草税的一切,民国才是奠基时代。
我国地大物博,吸烟史也是源远流长。
自从欧洲人把烟草从南美洲带进中国,从北京到云南、从江浙到陕北,无论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大家对这种成瘾小叶子爆发了不可抑制的激情。
传统医学家们甚至给“外来户”烟草附会上了排瘴气湿毒的药用价值。
● 民国烟画
在人们对吸烟致癌一无所知的民国时期,我国烟草消费量简直大得惊人:
每年自产烟约一千万担,纸烟成品约计三十万担,全年消费约一千零九十万担,按当时4.5亿人口来计算,人均每年消费烟叶约二斤半。
换算成百支卷烟92克的国家标准,这个消费量相当于每人每年抽67.9包烟,比2017年的全国人均60.7包更烟鬼。
到了1936 年,中国烟草产量高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印度,占当时世界总产量50亿磅的10%。
1936到1946年,中国深陷战乱泥潭中,烟草业却“一派欣欣向荣”,1946年全国烟草总产量1300万市担,是1936年的2.4倍。
体量巨大的烟草消费市场给政府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所以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都成立过烟草专卖局,对烟草商品实行政府垄断。
国民党政府执政期间颁布的《烟草公卖暂行条例》,不光是我国首部专业的烟草专卖法规,它“政府定价、内部监管、持证经营”这一基本原则,延续到2017年也依然适用。
● 1929年 烟草贩卖执照
民国时期,中国的烟草税虽然受制于不平等条约和战争,难免收得青黄不接,但依然在政府收入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自1942年实行专卖制度后,当年中央就征得烟税近1亿元,第二年达到10亿元,第三年更是有19亿元之多。
不单民国是这样,现在我国财政收入也很依赖烟草业。
目前中国有3亿多烟民,年卷烟消费量17000多亿支,卷烟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左右。
2010年,中国烟草业年净利1177 亿,平均每天赚3.2亿,利润和中石油差不多。烟草带来的税收也是高得反常识,它几乎占到了国家总税收的10%。
● 2006-2015国内卷烟产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烟草税是块大肥肉,可它是如何导致地域烟泛滥的呢?
这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的烟草税收,到底是怎么分配的?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专属香烟
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
这位“总公司”和电力石油那些普通央企不一样,不归国资委管理,甚至是中国所有垄断机构里,唯一既公开商业经营,又公开行政执法的机构。
从烟叶收购、卷烟生产到销售定价,都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管控。
1991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颁布,更是从立法层面,确定了烟草业的国家垄断地位。
● 中国烟草总公司
卷烟的税收构成相当复杂,包含了烟叶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城建税、增值税等等。
依照我国现有税制来算,你在街上买一包烟,有55%的钱都交了税。
其中25%的增值税、烟叶税和全部的城建税、地方企业所得税归属于地方税收,75%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中央企业所得税都归于中央税收。
长期以来,烟草税的甜头主要是中央来尝,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只要是生产卷烟的地方,就会有一笔颇丰的烟草税收。
这就导致了无论本地市场有多小,烟厂的生产技术有多糟糕,政府都会拼命保护地域烟草品牌,并且用种种办法阻挠大型烟草企业和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于是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在操作层面上,越来越像地方烟草保护制度。
● 看起来相当原始的小型烟厂
**十年代,在大部分地级市,本省甚至本市烟的市场份额都超过了七成,一些稀奇古怪的烟草品牌,揣在家里长辈的裤袋里,成为许多80、90后童年回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烟厂多达185家,其中有95家的年产量低于10万箱。
90年代末,我国已经有了超过2000种卷烟品牌,平均每个品牌的单规格产量低于2万箱,相当一部分品牌的辐射范围基本从未离开过本市。
● 大境门卷烟
由于烟厂技术不过关,小品牌卷烟的焦油量都很高,过滤嘴也不大好用,如果没有本地保护,在大型烟厂的挤压下根本活不过三秒。
不过,品牌又多又杂带来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健康。
虽然抽烟本来就像英美烟草公司外壳上的警示语“smoking kills”所说的一样,是种致死性爱好,但是非要比较的话,低焦油、混合烟、大厂烟,给人身体带来的危害还稍微小一些。
而地域小品牌就不一样。
比如山东过去有种写作“将军”读作“taishan”的烤烟,口感刚劲有力,除了冲肺醒脑,一无是处。导致山东老乡们一直觉得世界上的过滤嘴烟除了外形娘炮点之外,都和旱烟没啥区别。
为什么很多本地烟又都不见了?
2001年对于中国烟草业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年份。
这一年,中国加入WTO。同样是这一年,世界三大烟草巨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和日本烟草公司的产量分别是1800万箱、1650万箱和900万箱。
年产量不足十万箱的本地烟草公司对战跨国大魔头,市场占有率不足2%的红塔山对战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超过35%的万宝路,这显然是要把烟草业拉进死亡竞技场。
●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正在考虑淘汰卷烟
还好我们还有国家扶持。尽力拖慢万宝路们开辟中国市场速度的同时,国家开始推动烟厂并购重组事业。
2001年,国家加大了对看起来比较有存活希望的“优势品牌”的扶持,并公布了中华、玉溪、利群、云烟、芙蓉王等36个名优卷烟品牌;
2004 年初,中央开始催促非名优卷烟品牌退出市场;
2004年8月,《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出台,收录了121个卷烟品牌。
一系列行政文件通过后,我国卷烟品牌的数量逐年减少,2001年到2008年,卷烟品牌从1049个减少到155个;品牌集中度略有上升,销售量最高的品牌集中度由 2.52%上升到 5.47%,排在前四名的品牌,集中度由7.89%上升到 19.31%。
与此同时,烟厂数量也在减少,2003年全国有123家烟厂。到2008年还活着的,已经只剩31家。
曾经能养活一大家子人的XX烟厂,纷纷或者倒闭,或者被兼并,或者几家之间联合重组。
它们曾经的生产额度,也都被更大的跨省烟厂拿去生产了自己的优势产品。
● 利群
利群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做大的一个很典型的卷烟品牌,浙江中烟工业扩张越快,市面上的利群就越多,最终浙江中烟带着利群走出杭州,走出浙江,走向了全中国。
而现在中国烟草业面临的几大基本矛盾,是国烟品牌不够强和外烟走私屡禁不止的矛盾、烟草税收高和高度垄断不利于国烟做强的矛盾以及最根本的,烟民加重医疗系统负担和催促全民戒烟难的矛盾。
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2015年,中国戒烟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46%的男医生正在吸烟。
这个数据只比一般人群中的52.1%,略低一点点。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
参考资料:
1.蒋德珺:《我国烟草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北方经济》,2012年第7期。
2.孙婷:《我国烟草业行政垄断的规制改革》,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
3.李剑:《烟草业需要反垄断法吗?———烟草专卖改革的逻辑与路径》,《当代法学》,2013年第5期。
4.杨红:《反垄断法视角下中国烟草行业行政垄断问题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11月。
5.杨新刚,杨光华:《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三峡论坛》,2016年第1期。
有以下这么几个原因吧。
1、禁烟很难
(1)戒烟很难
烟草其实就是一种毒品,很多人戒了无数次,又复吸无数次。
如果国家禁止销售香烟,那就是让全体烟民强制戒毒。
毒瘾发作时候有多可怕?还好吸毒的人不多,可以抓起来。
烟瘾犯了没那么毒瘾可怕,但架不住人多啊,后果太严重。
中国烟民有3.16亿,大多是年富力强的男人,谁敢去惹?
(2)禁烟后果严重
美国曾经搞过禁酒,但是不仅失败不说,还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1920年,美国颁布禁酒令,限制酒的制造、贩卖和运输。
但是,很多人仍然要喝酒,没有合法的酒,就有人提供非法的酒。
非法的生意一般人不敢做,黑社会却非常愿意。
制造、运输、贩卖酒类的利润如此之大,让很多黑帮迅速发达起来。
黑社会为了抢地盘互相火拼,腐蚀拉拢政府官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1933年后,美国政府不得不下令取消禁酒令,但黑社会已经泛滥了。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足够的配套设施,贸然去禁烟,很有可能会重蹈覆辙。
2、禁烟会让政府损失很多收入
从中央到地方,哪里都要仰仗烟草企业的税收和利润。
(1)烟草行业是“第一纳税人”
在我国,烟草行业长期保持第一纳税人的地位。
2015年,烟草行业工商税金8404.03亿元(不包括所得税),
占全国税收收入的6.73%,是酒类行业853亿元的9.85倍。
(2)烟草企业是上缴利润最多的国企
2015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利润收入为1475.62亿元。
其中,烟草企业的利润收入477.25亿元,占比为32.34%,位居第一。
烟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是石油石化企业334.15亿元的1.43倍,
超过电力、电信、冶金、煤炭等9个行业上缴利润收入的总和(475.29亿元)。
除上缴国有资本收益外,2015年烟草行业还上缴专项税后利润855亿元。
(3)烟草行业是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
云南、湖南、贵州等省,说白了,就是“烟草财政”。
2015年,烟草税利与三省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值,
高达50.18%、24.24%和19.27%。
就连拥有那么多超级企业的上海市,仍然要仰仗烟草企业。
2015年上烟集团上缴工业税收762.03亿元,在上海排名第一。
上烟集团上缴税收超过了上海纳税排名第2到第20位企业工业税收的总和。
3、禁烟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社保
如今中国老龄化越来越快,社保压力与日俱增。
老百姓退休以后活得越长,社保的压力就越大。
吸烟会的确影响健康,缩短寿命,但吸烟不会让人立刻死去。
吸烟不会大幅减少寿命,吸烟致死大多发生在人退休以后。
如果很多人因为吸烟而死,可以为政府节省大笔社保支出。
综上所述,对政府来说,禁烟既做不到,又没好处,还有坏处,为什么要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