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语言公式”,就是语法。
当你掌握了“语言公式”,相同的场景需求,可以举一返三,三而十,十而百。有理有序的学习,千千万万的语言信息就能整齐有序的记忆,用到的时候也知道它放在哪,很快的找出来。我这样说好像非常机械,把语言当成了存储东西。其实大脑里面存储东西就是越有序存储越多,历时越久。
在初学阶段,最重要的语法便是句子的构成。了解句子的构成,就要懂得单词的个性,这也是语法基础;了解句子的结构,可以主动的去“造房子”,于是长短文章慢慢的练将出来。可见,句子的构成是语法里面的核心,承上启下。
在教学中我发现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语法现象了解少的有些令人吃惊。现在的学校课本,色彩斑斓栩栩生动,可是通篇的英文,几乎没有汉语解释。诚然,这样可以提高英语基础面,减少本土语言的干扰。可事实上我们无法避开本土语言的思维模式,拙以为,也无需避开。缺少汉语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英语含义的领会。
关注我文章的亲们可能记得,我说过不要把英文单词刻意去兑换一个汉语词汇,但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汉语的解释。翻译家们往往是本土语言的大师。本土语言到位的解释,是“意通”,不是“替换”。
在此,我想简单的用一个公式概括英语常见的句子结构:主(名词代词)+谓(动词)+宾(或+间接宾语)(名词代词)+宾语补足语(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这四个成分是基础成员,缺少他们句子将不完整,或者说“错误”,这就是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我们要非常熟练的知道,那些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避免错误。特别注意,并不是每一个句子都必须具备这些成分,这取决于单词属性,这非常非常重要,这是难点。
状语我们不单列出来,一方面是任何时候少了它不影响句子完整,另一方面是它位置和用法非常灵活。状语不是难点,基本上用本土语言思维就可以掌握。比如“学得很好”“跑得很快”“晚上吃鸡”,其中很好,很快,晚上都是状语,他们是形容程度表达时间地点方式的,和我们汉语思维差别不大。
特别提一下系表结构。由于表语可以是形容词,导致这种句型与“主谓宾”完全无法统一,从而多了一个“系动词”。但是年龄小的初学者其实很不理解“系动词”是啥,甚至要死记硬背这个定义。作为非语言研究学者,我觉得把系动词当做谓语(统一理解为“是”),和汉语思维其实是一致的,无需纠结。“我很瘦”,句子里没有动词,理解为“我是很瘦的”,“这花好香”,句子里没有动词,理解为“这花是很香的”。就解决了谓语的问题(is/am/are/smell),只是他们特殊点,可以接形容词,而一般(谓语)动词是不能接形容词的。
需要提提另外一个难点,名词和代词限定修饰和补充说明,比如高跟鞋,(红色的)高跟鞋;(她穿过的)(红色的)高跟鞋;(她昨晚穿过的)(红色的)高跟鞋。 即使非常复杂的句子,也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结构不断叠加会变成长难句。
所以,回归到基础的语法架构,反复练习,把最简单的语法夯实,是初学者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下面这些基础的句型和变化:
(一)主+谓+宾 陈述
(二)主+谓+宾 一般疑问
(三)主+谓+宾 特殊疑问
(四)主+谓+(定语)宾 陈述
(五)主+谓+(定语)宾 一般疑问
(六)主+谓+(定语)宾 特殊疑问
(七)主+谓+(定语)宾 +状语 陈述
(八)主+谓+(定语)宾 +状语 一般疑问
(九)主+谓+(定语)宾 +状语 特殊疑问
(十)主+谓+ 直接宾+间接宾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