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三国演义》将诸葛亮神化到了极点。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空城计等等。演义中诸葛亮能掐会算,斗兵斗阵,识人辨忠奸,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虽然是演义,是小说,有些过于夸张。但正史上的诸葛亮同样出色。小时候就常听爷爷讲诸葛亮的故事,听得很入迷。我老爸还经常逗我,是孔明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呀。哼,笑话我,孔明是他的字,诸葛亮,诸葛孔明不就是一个人吗?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这便是隆中对,时年诸葛亮二十七岁,正当壮年。赤壁之战后,三国鼎足之势基本成型,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孔明锁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司马懿都称其为千古奇才。电视剧新《三国》中,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说"这种人活着可恨,死了可惜"。由此可见他面对孔明的复杂心情。

公元221年,刘备不顾孔明等人强烈反对,举全国之兵伐吴,还不允许孔明同行。最后失败,退守白帝城。白帝城托孤,刘备临终前嘱咐后主刘禅拜诸葛亮为亚父,并交代"如不可扶之,佊可取而代之"。
刘备驾崩后,后主刘禅即位,蜀汉内忧外患,危机重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事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经过一系列征战,终于稳定了局面。诸葛亮治蜀,功劳颇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之后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因为他一生志向就是"匡扶汉室,北定中原”。但是蜀汉偏隅一方,地广人稀,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北伐是举全国之力,并且前后有十载岁月。所以诸葛亮也难脱穷兵渎武之嫌。他大小事都兼顾,终日操劳军国大事,最终病逝在五丈原,亨年五十五岁。他死后家中仅有桑树八株,土地15顷,其它均没什么。堂堂一个丞相,能做到如此清苦节俭,这点很不容易。死后葬在定军山,一代忠骨就此埋于此处,嗟呼。
诸葛亮死后,蜀国青黄不接,没有什么好的人才,也就只有蒋琬,姜维,邓芝少数几个勉力撑撑。后来还出了个大奸宦黄皓,后主纵容他祸乱朝纲,排挤大臣,胡作非为。
在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的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的司马昭所灭。
纵观诸葛亮一生为了蜀汉的基业。一生为兴复汉室,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为志向。二十多年风雨不断,兢兢业业地奉献。拜读出师表便可见他的忠心矢志不渝。千百年,他一直是智慧与忠心的代表人物。深受后人的尊敬与爱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