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亲的眼中,等待儿子的信件就像是守候着礼物一样,喜悦和幸福浸润在字里行间。这温暖人心的话,是今天一开始就读到的。
傅雷先生的家书中隐藏着大爱。他告诉傅聪要永保赤子之心,希望他演奏时不只像国外的莱茵河,更要像中国的扬子江和黄河,永不忘本,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他告诉傅聪记住自己有道义的责任,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他们报导。
傅雷先生的家书中充满着告诫。他在信中不止一次的告诉儿子,要提高警惕,绝对不让自满和骄傲的情绪抬头,要对艺术有严肃的观念。他用自己的信仰来影响孩子,不要得意忘形,遇到极盛的事,必定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格外郑重、危惧、戒备的感觉。
傅雷先生的家书中也会有矛盾与争议。关于傅聪是否应邀回国演出,然后转往苏联学习的问题,从信中可以看出父子俩是有不同看法的,甚至傅聪没有找他细谈,而是告诉了马先生。傅雷先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教育智慧。他从自己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认为傅聪还是对自己不放心,自己也确实有做的很不到位的地方。他告诉傅聪,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想改弦易张,丢开老路,换走新路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与新路放在两个盘里很精密的称过。这样的处理方法无疑是化解了俩人的隔阂,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也影响了傅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