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会选择面对更真实的自己
最近看了一位姐姐的公众号,很佩服她,她将自己的文章分为时间管理、英语技巧等等板块,其中她觉得最重要的是情感类板块,没有了情感,她觉得人也无法活下去。想起了初高中学生时代的事情,刻意伪装自己,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仿佛除了学习生活对关于感情这个东西避而远之。如果可以,我会选择面对更真实的自己,只是想要一份更真实的同学关系。
大家可以想一想,明明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到了异性这儿,该有的同学间的关心也被自己压制,最终表现得很平淡,其实心里也纠结过担心过。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我想了以下三点。
图片来源网络一、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
父母教导,老师言传,不能早恋!大多数孩子也受到影响,在很小的年纪就明显地和异性保持不太恰当的距离,有超过朋友般的关心都会被认为不正常,有问题。家长也都会各种关心孩子的动向,有没有怪异的举动,一有想法立马遏制,吓得孩子给予同学最起码的关心也变得犹犹豫豫,战战兢兢。
二、旁观者的眼光
初高中时光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度过,同学们之间的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在眼里,异性同桌上课被同时点名,全班就起哄,他们两也都在接受全班级目光的注视,一些调皮男孩冲自己平时的好哥们哄两句这事就过去了(是不是这样,还没有研究过男性的心里),而稍微敏感一点的女生会害羞,会记住这件事好长时间,甚至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刻意表现得无所谓,冷漠。当然,男孩也觉得莫名其妙。
三、完美心理作怪
如果被别人知道自己也有欣赏的人,那么总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容易被感情所动,所以在对最好朋友的时候,也只是三言两语,表现得很神圣很清高,好像谁都入不了他的法眼一样。
由于这些或多或少的原因,初高中甚至再大些的人们,还是会有些人,刻意回避感情,把自己的感情藏得很深,做一个没有情感的或者只是自己知晓的也从不表现的躯体。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想要去批评谁,而是希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能够少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依旧保持你的善良,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不用担心与异性的距离会给你造成多少影响,就营造正常健康的同学朋友的关系,越想不是越复杂吗?
我是梅子,欢迎留言一起探讨。下次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