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了“大坑”、“场园”、“浇地”、“拿大粮”,今天再写写同样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逝的井。
以前。或早晨,或傍晚,老爷儿们会挑着水步履匆匆地穿梭在大街小巷,扁担随着步子有节奏的颤悠,走过的路上留下一条水渍,从家里一直通向挑水的地方——井。
井是什么时候挖的,怎么挖的,我想不只是我说不上来,就算年长几岁,十几岁的也未必说的上来,因为大部分的井都有些年头了,如果说有的人一辈子吃一口井的水,怕也不为过。
一般情况下,井口有两三米宽的样子,上面小,下面大,到井底大约得有十多米深。正常情况下,水是够吃的,维持在正常水位,估摸着里面有个三五米深的水。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雨水比较大的年头,水面就里井口很近,正常的扁担都长得有点富余,若是到了下雨的时候总也不下雨,就麻烦了,不仅要在扁担的一头接一个一米多长的井钩子,怕还得趴在井沿边才能够得着水面,提上水来。
用扁担钩着水桶去井里打水,并不是说的这么轻松,还是有些技巧需要掌握。虽然我这个年纪只赶上了个尾巴,但也是从井里挑过水的(一两次、三五次也算)。用手攥住扁担这头,使劲一晃,把下面水桶晃平了,进来少半桶水,再潇洒的撴一撴,一点点倒上来,用胳膊托着扁担放到一边,再换另一只。但隔三差五的,就会发生点意外——桶掉井里了。这时候就会有热心人,找绳子,找钩子,千方百计地把桶给捞上来,小时候觉得能捞上水桶来的人很厉害,会暗生崇拜之情。
水井有个两三年需要清一次於,周围的街坊邻居们会约定个时间,拿出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把井里原本不太深的水挑干,然后下去人,把淤积下来的泥一桶桶提出来。这得算是个大工程了,不只是费时费力,而且关乎到周围多少户人家吃水的问题,大家都很重视,也都舍得卖力气。
不过,这些都是大人们的事。我们作为孩子,虽然大人让离水井远点,但越不让干的事,似乎越神秘,就越有吸引力,就非得往井边上凑。开始只是凑近了感受一下向下的深度,后来就往里面扔砖头,听声响。上学后,就不再发这种坏了。这个时候再去井边,我们就是去打水了,拿个罐头瓶,拴上绳儿,也学大人的样子,撴一撴,并不一定是真渴,用我们的话叫“图凉意思儿”,哈哈哈……
因为井养育了周围的几十户人家,所以人们在心里敬重它,认为井里是有神仙的。虽然我不相信神仙,但我对水井的敬畏一直还是有的。
后来水位降低了,井里的水不够用的,村里想方设法打了深机井,装了自来水,没人吃井里的水,水不循环了,也就成了死水,水也就不能吃了。
现在的井都屯了吧,不知道井里的神仙是否有处可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