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人之间的感情竞争,让闺蜜情义瞬间,不复存在。
我家隔壁村有两个姑娘,俩人都32岁了,条件都挺好,有房有车还有存款。
一个身高158,一个身高168。单身恨嫁的剩女,战友情谊格外浓厚。人前无敌好闺蜜,直到出现了一个188的单身帅哥,彻底颠覆了以前的认知。
其实,这个男生除了长得高,其它的条件真的是很一般。
谁知道这俩人呢?
就充分展现了狼性生物链的优胜劣汰,两个人都使尽了浑身解数,巧取豪夺更过而不及。
按常理说这个168的姑娘更有优势,那知道就被这个158的迅速征服。恋爱,领证,办婚礼,那是一气呵成。
基本就没有给这个168还手的余地,至此她还在朋友圈,感慨了一句。从此,闺蜜情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168的女孩子的心态,要好一点。被人叫两句剩女,也不会掉一块肉。真要能掉两块肉,就能找到如意郎君。
我愿意把我的大名都改成剩女,跟没有钱比,没有男朋友,根本就不算什么?
女孩子如果不是什么都想要,这个找个如意郎君,也就是点个头的事情。
这个158的女生,剩到后来也想开了。明确了自己的硬性要求,就是要身高高的。只要够高,其天都好谈。
所以,这个188的一出现,下手就是快准狠。
恨嫁的姑娘们多学学,目标一定要明确量化可执行。
不然就你的姻缘,也只能跟这个蒲公英的种子似的,随风飘荡,飘到哪里算哪里?
这个婚恋市场中的男女双方的需求,必须明确有效,否则就是无效需求。这个非市场需求的真正组成部分,是无法影响供需变化。
这个女屌丝想嫁入豪门,男屌丝想做驸马,普遍都是天方夜谭。就跟月薪5000,父母都是吃低保的人,还奢望着百鸟朝凤。这些一样是无效需求,即为无效,当然就没人理了。
门当户对,尚不能十全十美。携手到老,跨越阶层的爱恋,简直就是满目疮蚁,一片狼藉。
人好,是我听过最虚无缥缈的择偶标准。
二:男人和女人不结婚,到底触动了谁的利益?
数据显示去年我们国家,仅仅只有763万对结婚登记的。这个可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了900万对大关之后,我们结婚登记数据再次跌破了800万对大关。
并且预计未来,还会继续下跌。好像全世界都在催婚催育年,轻人结婚的意愿,却都特别低。
从表面上看,这是个人选择。但是,深入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连锁效应太多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社会的运转,其实是离不开生产和消费的。
当生产和消费相等的时候,经济就会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这种提高,现代社会同样的东西,以前用一年,可能才能生产出来。
现在只需要一周,而且原先需要很多人的岗位,现在也都慢慢的减少了。因此,导致的就是很多人失业下岗。
那么消费呢也就严重的萎缩了,生产力又过剩。这时候,消费和生产的这个天平,它就倾斜了。
要想重新获得平衡,只能促进消费。但没人接,没人生孩子。那么谁来消费,纵观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人口增长有多重要。
为什么整个社会都在催生啊?
因为年轻人不结婚,就没人去买珠宝首饰,也没人去婚纱影楼了。开发商的房子也卖不出去了,那家具家电销售也别想了。
不结婚当然不会有孩子了,那奶粉也卖不出去,母婴店也没人去光顾了。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游乐园。
所有跟婚姻和育儿相关的这种产业,就会加速衰败。然后蔓延到了其他的行业,导致大批的个人失业,消费也就跟不上。
久而久之,这个经济它就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整个经济的体系,就没有办法运转了。我们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吧?
不结婚那触犯的真是各行各业,国际社会近年来的一系列的动作,比如说抑制房价的上涨。我们打击校外培训,双减再有扶持职业教育,砰击996。
甚至,部分地区的女性,你要是生二胎生三胎的。我们都会给额外的补助,这些其实都是在消除一些障碍,想提高年轻人的这个生育意愿,这才是催生背后真正的逻辑。
每日一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