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0-08-22 信解受持

2020-08-22 信解受持

作者: 仙亦恋凡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8-22 11:33 被阅读0次

    信,相信;解,理解;受,接受;持,修持。

    这是我们对待佛经之意应该做的。其实,每一项要做到虽不容易,却又是自然而然。

    信,相信的人太多了。光是拜山朝圣者,男男女女不绝于途,香客更是在佛像前挤的水泄不通。许多人诚心礼拜,口中念着心愿,不断地磕头。或许他们相信佛祖、菩萨能听到自己的祈求。大家确实心中相信,相信菩萨法力无边,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保佑自己达成心愿,能吃好睡好玩好,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好好拜拜菩萨,他心善心软,你拜了他,他就帮你的。

    我不能说这是迷信,因为至少大家带着尊重和敬畏之心,但并非正信。人有所求,执着于相,为自己的欲念祈求,那又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的是那一瞬间的跪拜,由尊重和敬畏而起的善心,此时没有恶念,排除烦忧。但若离去,步入红尘,一如既往,心欲纵横,因果轮回,并没有什么不同。佛度自度者,除了你自己的心可以真正保佑自己,佛也帮不了你,只能点醒你,就像没人能帮你吃饭睡觉一样。

    这种信,信得不得要领,只得一点微光,这是因为只有信,没有解。解,需要明白佛法的要义。《金刚经》有诸多解释、譬喻,但真正的要义却是不可思议,不可说。如同思维的黑洞,包含一切却无法观察,“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世间一切诸相皆由心造,而心本身也是短暂不究竟之物,因此所有相皆如梦幻泡影。佛能度你到无相的真境界。可惜凡人的思维除开有相,就没有别的表达方式,所以佛只能艰难地用语言表达“所谓某某,既非某某,是名某某。”有缘人或许还能看出门道,无缘人只做天书,不知所云。

    有了解,才能有正信;没有解,只是盲信,常常是信反了,信错了。但只要有信,就算是入门,就有机会去解。即便是盲信,只有形式上的信,也能获得瞬间的光明。所以,先说信,再说解。

    受,说的是认同。解而后信,才是受。佛说的境界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能解,也就不能受。但能解,也未必就能受。《西游记》中几处都有佛道相争的讨论,到底是道家好,还是佛家高。道家也是悟道虚空,有法术有神通的。佛家从世界观来说,于道家有许多共通之处,修行方式也有类似,但修行的目标宗旨却有不同。在我看来,道家应是小乘,佛法为大乘。所以,即便做到信解,也可能有道路之分,未必受持。这就是须菩提说的,“世间一切圣贤皆因无为法而有差别。”圣贤都通无为之法,但还是有区分的。

    持,才是最重要的。领悟了,认同了思想,就应当修持。想明白了,才知道怎么生活,在生活中才愈发知道真理。若如同烂泥一般的生活,迷茫无知,痛苦搅扰不堪;或是享受着高空堕落的快感与疯狂,不在乎撞击地面时脑浆崩裂;或是登台兴叹,念今生之命苦,前不见去路,后不见归途,仓皇如孤魂野鬼;凡此种种,只需一念清净,众苦皆消,此后认真修持,渐行渐明。

    佛的境界是多少生生世世修持得来的。禅宗讲开悟,传说中一悟就成高僧大德之人。其实,悟只是修行的开始,悟只是找到了佛法的门径,之后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唐僧取经之前,早已是开悟之人,这才能秉承信念,历尽艰苦,西天取经。我们看是艰苦,是因为我们没有脱去世俗眼光。对他而言,内心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走着朝圣的道路,自己也是神圣的,心中无苦。把信念与行动结合起来,才是持。用信念支持行动,用行动升华信念,这样才能最后达成很高的境界。没有持,内心的光明是无法延续的,曾经的感悟会随时熄灭,所有的相信和顿悟也只如流星划过天际,无法驱除黑暗。

    持,就是行动。怎么行动?不拘一格,关键是有心念的行动。持,就很实在,有可显现的效果,有法门。比起“玄之又玄”更容易让人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0-08-22 信解受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om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