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后的瓶颈

作者: 希泽史苑 | 来源:发表于2019-08-07 15:30 被阅读341次

      自六月初至今,每天保持更新一篇文章的频率,最初写作的时候都是因为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感情需要抒发,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要说,而且都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系的。这个时候写作就是把以往吸入的东西慢慢地释放出来,让它流淌出来。说宣泄也罢、描写也罢,其实就是在释放自己。但是当你要成为一个专业写手、职业作家的时候,这显然是不够的,越发的觉得自己没有素材,没有灵感去写,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觉得更新只是一种任务或者是一个写作的惯性而已,对此也纠结了许久。

看了很多简友和一些作家对自己早期写作的自述,才意识到,这个时候的重点应该从一开始的宣泄、表达,变成了想要创造一个故事,而不仅仅是写自己的经历。要想突破自己,用现在比较时尚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对自己进行转型升级,为此需要着重于两点:写作技巧和虚构故事的能力。

应该说,精美优良文学创作是需要天赋的,但还是有一部分可以自学的成分,这就是技术性的东西。比方说,框架和结构,包括语言,我们需要知道短篇的结构是什么,长篇的结构又该如何写,如何简明扼要不显累赘而又内容丰富,知道什么语言是好的语言,什么语言是垃圾语言。这种东西我觉得还是可以培养的。

写作,起码要有一个发散思维进行虚构的能力,做人不能太老实,太平淡,写作亦如此。比如,你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你有很多的悲欢喜乐。可问题是,要把这些从你自身经验里生发出来的感情,通过一定的技巧,发散思维,虚构延伸成一个故事,那就是一种能力。而这需要灵感,灵感源于生活,生活才是最好的素材库。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很容易和社会脱轨,更容易陷入写作枯竭的瓶颈。我们可以选择健身、旅行、看电影,甚至和朋友聊天、逛街。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转换心境,激发灵感,从一个新鲜的视角去看世界。而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本身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此外,读书是最低成本的输入方式。当我们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充电。这样可以开拓视野,提高档次,使你的文章能够高屋建瓴,不至于立意浅,格局低。《作家的灵感宝库》一书中曾经说过:“借鉴”和“外界刺激”都是激发灵感的有效方式。

如果总是吃素材老本,那将很快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消耗完,以后再也难以为继,语言会越发的呆板,故事会越发的生硬,平淡无奇,空洞无物,甚至最后连笔都懒的提。

日更后的瓶颈

相关文章

  • 日更后的瓶颈

    自六月初至今,每天保持更新一篇文章的频率,最初写作的时候都是因为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感情需要抒发,有很多很多的...

  • 日更瓶颈

    来简书5月,写文过百篇。每篇阅读量寥寥数百,偶有几篇过千。 我日常写文写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

  • 日更瓶颈

    好些次都想开个小差,都问自己,我可以歇息一天吗?我偷一天懒,不想日更了。 与其日更难受,不日更更难受。日更已成了我...

  • 日更瓶颈……

    有时候,灵感是把锋利的刀子,游刃有余; 有时候,灵感是片干涸的泥土,寸草不生; 就像这寂寞的夜,我始终搞不清楚, ...

  • 日更瓶颈

    日更快50天了,小说写到一半然后就灵感错乱,写不下去了,之前写的十几章好像还有些逻辑错乱,说是抽时间好好分析分析,...

  • 日更瓶颈

    今日,是日更117天。毕业回到家了第一天,日子虚无,也是日更瓶颈期。今天写什么呢,拖着拖着就又晚上11点了,还差三...

  • 日更瓶颈

    最近日更越来越没有主题了,字数逐渐减少。刚刚日更时,觉得一点小事,深入思考就是一篇文章,虽然不够深刻,没有文笔。但...

  • 日更瓶颈

    今天是日更第十天,感觉又想放弃,抖音卸载了,又开始看百度,难道百度也卸载吗? 其实是心里的懒散在做俑。让...

  • 日更的“瓶颈”

    打开简书,看到《日更的第六天我停止了》,文章很短,阅读量却较高,估计题目道出了许多人的心思。 我才日更4日,昨日因...

  • 日更的瓶颈

    日更20天似乎成了自己日更挑战的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到了20天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疲惫感。没有了当初一开始每天逼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更后的瓶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oo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