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百年名校·家·渊源
(文韵/文)
坐落在弹子石的主干道上(原老地名鸭儿凼龙井湾)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这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屹立在两江之汇处的南岸,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她以校园美.校风好.学风浓.师资强.质量高而闻名遐迩。
学校“一体两翼”办学模式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初具规模,“一体”即占地 280余亩的校本部,“两翼”分别为已经投入使用的CBD南区窗口学校和占地270亩的即将开建的南岸茶园新区。办学条件一流的重庆市十一中学校是主城区培养人才摇篮,学校现有教职工 400余人,学生 6600余人。
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百年老校重庆第十一中学在与朝天门翘首相望竞高低的同时,这一颗教育战线上的璀璨明珠越发闪烁得耀眼夺目.
百年老校今日的辉煌也是沿着昔日的坎坷一路走来,在它的背后也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历史故事……
追溯百年老校历史百年名校现在的重庆十一中学的前身是在解放初期的 1953年由私立文益中学校改名而来。
往前追溯这私立文益中学在 1952年成立时又是由弹子石龙井湾的两所私立教会中学合并而成,分别是私立文德女子中学(1933年—1952年)和精益中学(1936年—1952年)。再往前追溯这两所中学的前身由来,那还得分两条线分别从头说起。
私立文德女中(1914-1952)
最早的前身是在 20世纪的 1914年,由基督教加拿大女布道会四川分会,在重庆打铁街创办了“英美女子小学”,两位校长都由加拿大人担任(瞿人俊,施敬如)
1923年改为文德女子中学,1926年正式命名为“私立文德女子初级中学校”,分设中学和小学部。
1931年更名为“重庆中学女生部”校长由中国人担任。
1934年春,“私立文德女子初级中学校”原名恢复。
1938年迁移到南岸弹子石龙井湾
1942年精益中学女生部合并到文德女中,增设高中部。“私立文德女子中学”校名用自 1952年。
私立精益中学校(1912-1952)
最早的前身也是 20世纪的 1912年,由基督教英美会在南岸弹子石正街租佃房屋创办华英小学。(校长加拿大人万鹏里)
1919年增设初中班,更名为华英初级中学。
1921年开始在弹子石鸭儿凼选址修建校舍,1922年迁入新校舍。
1926年更名为“私立重庆中学”
1936年更名为“私立精益中学”
1937年秋创办高中部
1943年,将精益女生部合并到文德女中,精益中学仅设男生部。“私立精益中学”校名用自 1952年。“私立文德女中”与“私立精益中学”合并为“重庆私立文益中学校(”1952-1953),校址仍然在弹子石鸭儿凼龙井湾。
1953年正式命名为“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迄今。
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德”“精益”都在重庆的记忆里书写了重重的一笔。百年来始终是遵循办学的初衷,无论是加拿大人还是中国人任校长,都严师重教,重管理,力求“博文修德,精益求精”,这个校训一直延续至今。
这所学校的成长之路是伴随着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崛起一起走过来的。她不但是传播和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基地,也是在那些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学生阵地播撒革命种子的摇篮。
教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但每年也有从全国各地避难而来求学的,而且都是些优秀学生,有些人可以享受免费和部分免费就学,由于战争的原因,学校的经费也越来越困难,这种待遇也逐渐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日子都过得艰苦的了。虽然校长都宣称是中立的,他们希望学生好好读书,不要参与政治活动,但在黑暗统治下,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贪官污吏剥削压迫人们的社会现象怎么可能不会对学校有影响呢?进步教师的言行一定会影响学生的。
由于是教会学校接受的思想教育还是比较活跃开放的,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内战时期,这个教会学校的大多数进步师生都是以民族的生死存亡利益为己任,加上共产党地下组织不断地潜入师生队伍中长期努力做工作,给推荐一些进步书籍,如《子夜》,《母亲》,《少年漂泊者》,《鲁迅自选集》,还有胡风,田汉,艾青的《诗论》,巴金的《家》《春》《秋》还悄悄传阅《中国妇女》,党刊《群众》等书籍刊物。
学生们在进步老师的循循教导下,对中国的前途希望光明,越来越在心里有了主心骨,不少学生公开定了《新华日报》,在这上面更加明白了许多道理。在中共南方局成立后,通过各种关系把党组织中的人调到“文德”“精益”中学里任老师,贯彻执行党在学校地下组织制定的方针“勤学,勤业,勤交友”,在教学中兢兢业业教好书的同时团结周围进步老师和学生,发展地下党员和外围组织成员。那期间,为了配合学生们对形式势更深入的了解,还以文学艺术来陶冶情操,并提高升华,从侧面灌输认识,和抨击当局的恶劣行经更好地为组织参与适应各种运动。
党组织通过周折组织了许多有利的活动,如 1944年由复旦大学的进步青年陈以文,杜子才,戴文葆等同志创办的《中国学生导报》,后又秘密组织文德女中办起了(中导报)并作为秘密活动基地之一。这样,重庆的大中学校就有了广泛的联系,这也是在《新华日报》领导下的社团报刊,实际上是中国青年先锋报,活动是南方局党组织直接派人潜入领导的,主要由南方局派来的陈以文同志总负责(此同志后来在 1947年秋下乡到华蓥山组织农民武装起义,1948年 12月在垫江农村被捕,1949年 11.27殉难于渣滓洞监狱。),
除了文德女中的中导报外,精益中学那边也有墙报配合地下党工作,有几位党组织派来的青年教师,"把校园生活搞得非常活跃,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加强了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这些应归
咎于几个地下党青年老师和进步老师。"为了把学生会的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团结更多的同学成为《中导报》的社员。
邀请了茅盾,沙鸥,王亚平等著名作家来学校作文学演讲,用他们慷慨激昂极富磁性的声音,诗一样的语言分析了鲁迅的作品《伤逝》形象地讲解,深刻地分析,深深地打动每个教师和学生。
特别是讲到最后主人公遭遇的时候,茅盾瘦削的脸庞露出了同情与愤恨。他是爱抽烟的,这时他停止了抽烟,声音缓慢而低沉,叙说着社会的不公平。会场寂静,还有细微的抽泣声。最后茅盾同志总结说“文艺作品要反应社会现实,”又说"这篇作品反应了那样的黑暗社会所以能打动读者。"
这样的演说既提高了学生们的文学知识水平,又提高了他们对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在抗战时期,学校的经费非常困难,还要支助避难学生,学校老师们非常热情地组织了大的两次募捐。一次是邀请二胡演奏家刘天华举办演唱会,收入捐给学校。还一次是重庆一家制片厂导演冠家弼先生,把他新近创作的剧本《野马》贡献出来,并由校内几位教师和热心教育的电影演员排出,冠家弼先生亲自执导为学校义演筹集资金,演出地点在弹子石国民党中央警校礼堂(现在的武警总队医院)。著名电影演员沈浮也参加了,那功底不凡,临时粉墨登场也把一个没有台词的法庭老文书演活了,一举一动,眉目传神。演出吸引了上场的学生演员,他的配角(原精益中学 1945年在校学生,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邹演成) 后来回忆起还赞叹"名角就是名角。"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对国家的处境,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革命的火种已经在这两所中学悄悄点燃了,正在燃烧着。当时国民党的政府大腐败,学校校长也腐败,贪污学校经费,追随国民党政府的无能,制定一些不合理校规,限定学生们的人身自由。
一次因老师和同学外出归来在校门口被抢击受伤,报案后,居然地区保安处装模作样派到学校来解决案子的人被认出就是作案人,当地政府为了压制学生,捏造事实,血口喷人,歪曲事实本相。
在抗战时期,应该是同心同德一心抗战,而政府的腐败的程度使师生们忍无可忍,团结起来进行了绝不让步的斗争,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在当时著名的史良律师的主动帮助下为其作法律辩护。
这几件事都是以团结一心的师生们得胜利而罢休。在校内的斗争取得了胜利,给有正义感的人更加增添了参加革命的信心,也走向街头,走向社会参加公开的革命。
他们还办夜校,吸收学校里的工友参加,也动员周边工厂(如药厂,纺织纱厂—就是现在的重棉三厂)的工友参加听课,以学习文化为幌子,向民众宣传抗日反政府的道理,博得了学校工友们和周边厂子里的工友的同情和支持,后来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了。
校外大的活动也参加了。1945年抗战刚结束,蒋介石迫不及待发动内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昆明学生首先起来罢课,遭到血腥镇压。“12.1”惨案消息传来,“中导报”立即组织了学生声援活动,座谈,募捐,写慰问信,他们在慰问信中写的内容慷慨激昂,表达了愿意为争取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而献身的信念。
1946年 1月,旧政协会议召开期间,“中导社”作为一个社团参加了陪都各界协进会等二十三个团体发起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文德女中的中导社员们参加了较场口,苍白堂的群众集会,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派蓄意制造的“较场口事件,她们愤怒抗议,并纷纷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同志。返校后,在《不夜天》壁报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用血的事实进一步教育了广大同学。
1946年 12.25日,北京发生了美军强奸女大学生沈崇事件,消息传来重庆,愤怒的学生在地下党陈以文的精心策划组织下,中导社与市女中,南山中学,渝女师等校在 1947年的 1月初,“重庆市大中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成立了,组织并举行了大型的示威游行,各校的教职员工都参加了。
游行结束后,在重庆地下党的领导下,联合会主席团讨论决定,举办“赶走美军宣传周”建立了常设机构,市女中与文德女中到南岸各校串联,并组织了宣传队大队部,二月住到华侨工商学院办公,二月五日这天宣传队又出去到江北公园宣传抗暴,被国民党的军官总队打伤几个同学,抗暴联在地下党领导下又组织了向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的示威游行,虽然这时学校已经放假,中导社员们任然组织进步同学参加了抗暴联组织的两千多人的游行队伍。去找西南长官公署副主任肖毅肃谈判,使他不得不当面答应了学生们的要求:严惩打人凶手,制止发生这类流行事件。
1946年的夏天,发动当局为了打内战的需要,准备在全国集训,党组织及时派了陈以文又来到学校,组织文德女中和重庆市女中在全市首先发起反对集训的运动,文德女中负责联络,市女中负责宣传,一方面揭露反动当局的罪恶目的,一方面向学生们说明千万不能荒废学业,影响上大学的时间。文德女中中导社员行动迅速,她们在一天内就分头联系了广益,懿训,南川等八个学校,一致起来抵制,最后,反动派政府迫于全国学生的反对和进步舆论对学生的支持,只好取消这次集训。
像这样在中共南方局领导下与校内发动势力斗,与发动政府斗,争取人民和学生的合法权利及权益的事例举不胜举。派来的地下党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那是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些教师,那是党组织的血液,为了保存力量必须这么做。每次的斗争不管是地下的还是公开的,都得到了许多学生党员与进步教师以及进步学生还有工友们的通力合作。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能赖以生存的土壤。
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历任几届校长的加拿大人文幼章先生。他父亲本是加拿大在中国的传教士,他也出生在中国四川的乐山,是个中国通。后来他也留在了中国,成了教育慈善家。
在他任校长期间,正值中国的土地受着侵略者铁蹄任意践踏的年月。他同时还担任着离学校有 3里远的教会仁济医院的管理和传教士工作,很辛苦的。他平易近人,大公无私,教学兢兢业业,他的英语教学有自己的一套新式教学法,他乐于教,学生们也喜于学,师生关系很融洽。在教学的同时,还要主管人权和财权。他管理学生们的生活经济账目,与往届的校长不一样,从来不搞贪污,账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那时艰苦的环境下,想方设法都要把学生的生活尽量搞好。还经常自己掏钱接济远道外省避难而来求学的学生。我在翻阅那时的学生的回忆录时,看见有好几个当时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记载。对人很友好温和,老师学生都愿意与他交朋友,就连现在还健在的已经 94岁的我也很熟悉的老校工在七十年后的今天讲起他都还记得他的好。
文幼章先生一贯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1946年他公开声明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谴责蒋介石政权,并支持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对此,教会对他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收回自己的公开声明,要么辞去传教士职务。文幼章最后还是选择了辞职。
文辞职重返加拿大后,开始发表演说,出版《加拿大远东周报》,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新闻媒体不愿说的中国的事情告诉人们,”1952年 5月 15日他揭露联合国部队对中国人和朝鲜人使用了细菌武器,,并谴责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皆在阻止承认中国共产党政府。
image文幼章是周恩来总理的朋友,毛泽东主席和周总理接见过他。他在加拿大一直担任着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一直关注着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972年,文幼章先生又来到中国,在北京,周恩来总理又接见了他。后来他的女婿也担任了中加友好协会副主席。
文幼章先生他像是另一位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一样深受中国人民爱戴。文幼章先生已于 1993年 11月 27日上午,因心脏和肺衰竭,在加拿大多伦多的伊丽莎白医院病逝,享年 95岁。
文幼章先生,中国人民感谢你,重庆十一中学感谢你。你若有在天之灵,看到“文德”“精益”两所中学在经过后来几十年坎坷的煎熬,风雨的洗礼后不断发展壮大直到今天的重庆市第十一中学的魏然屹立,你会好高兴的。
百年史诗如画,百年岁月如歌。重庆市十一中学秉承“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办学理念,以振兴民族为己任,以乐育英才为宗旨,紧承前贤,风雨兼程励精
图治,与时俱进,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中华名将,红岩英烈,科学院士,杏坛大师,军政领导,专家学者,,世界冠军和无数的建设者。以至今日学校煌煌赫赫,师生恣意汪洋,以校园美,校风好,学风浓,师资强,质量高享誉巴渝,步入了重庆市一流重点之列。而今学校正朝着“重庆领先,全国知名,走向世界”的目标迈进!
我的家,我的家人与百年老校,有着半个多世纪几辈人的情愫,那份渊源的悠长的情和缘是用语言文字不能完整表达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的老家房子就坐落在文德女中学的境内,在 40年代中期学校要扩建围墙,把我家迁到了校外。但还是与学校做邻居。
我的老父亲是一位就职在这两所中学的基督教牧师,在很早的时候就传教穿梭在文德,精益两所中学及教会的仁济医院之间,他的工作就是协助国际慈善教育家文幼章先生传播中西方文化,充当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与文幼章先生同行同工作,常 不离左右,同时还兼教他中文,文先生也教我父亲英文,两人互为外语辅导。文幼章先生平易近人,喜欢交朋友,我父亲与他又经常在一起,自然就成了好朋友了。
经常可以出入他住在学校对面山坡上的独家西式洋楼(就是现在的南岸区第一医院境内)。在文幼章先生回国后,我父亲也一直在这里从事着着他自己的工作,直到解放初期离职。在 1972年,文幼章先生这位加拿大国际友人,慈善教育家,和平友好使者,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来到了中国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七十年代中期,文幼章先生还率女儿女婿来中国,重返十一中探访学校。然后由区外事办陪同来我家看望我母亲。(我父亲已经于 1966年 3月去世。)
我的几个兄长和姐姐们也随父亲就读于“精益中学”和“文德女中”,在这里他们接受了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升华,在这里他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选择着自己的人生道路。谱写了各自的有意义的人生故事。我的两个哥哥,在精益中学读书期间,参与一系列的由共产党领导组织的秘密活动,受着地下党教师们的言传身教的深刻影响,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22岁的二哥被派去达县某茶场以场长身份,配合川东地下党工作。在一次去泸州出差的整个过程中都被国民党特务跟踪盯梢,连住旅店都被特务不辞辛苦地整夜守在住宿处,最后想了好多法子,经过好几道周折才躲过了被逮捕的危险。二哥在走上了革命道路后,还发展了三哥加入了外围组织,经常与战友们来家里秘密开会,以父亲的身份做掩护,母亲朴实机智地为他们服务.掩饰放哨。开明且智慧的父亲,慈祥明理的母亲,为这个家,为儿女们的事业,为重庆的解放事业也做出了无声的贡献。
我的几个姐姐在“文德女中”就读期间,正好经历了解放前后的交错时期。抗美援朝时凭着一封学生小组集体写给“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信,牵出了一份美好浪漫的姻缘。最巧的就是战后回国休整期间,以前接收她们慰问信的部队就驻扎在弹子石当时的警官学校,(现在的武警总队医院)然后在学校放映露天电影那晚,几位归国志愿军战士也来到学校看电影。其实他们是有备而来,是来寻找在慰问信里同寄去的那张照片上的那六个小姑娘的。天啊,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冥冥之中老天有眼在这没有月亮的夜晚也能引路与有缘人即有情人相逢,我三姐的爱情故事也从这里开始演绎。这一段最初由崇拜.交情.到友谊发展为甜蜜的爱情,最后结出了圆满果实。六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恩爱还在继续着这段浪漫的缘分。感谢上天,感谢“文益”母校。到了七十年代初期,家里的老幺我,也走进了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在这里我读完了初中高中,看着这里的每一栋教学楼,每一条道路,每一片小树里的一草一木,都特别亲切,都如同跟我的亲人们在一起,因为这是我的父亲,我的兄弟姐妹们也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有他们的身影,每一条路上还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我在这里的五年半,与老师和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这里走出去经历了下乡插队当农民,高考恢复后如愿以偿穿上了白大褂,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实现了从小时候就有的愿望。从这个学校毕业走出去转辗了十年又回到了重庆,来到历史上与母校有着渊源的当初的仁济教会医院,还是住在离学校不远的还是那个老家房子了。还是与母校做邻居,几十年了,天天往返仁济医院与弹子石之间,都能看见母校,她犹如母亲在那里清晨迎着朝阳目送我去上班,傍晚又伴着彩霞迎接我归家。真是游子一生心系母校,在外千里归来处还是母校。这就是情未了。
我们的子孙们也与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接受了母校的优良传统教育,继承着长辈们的优良品质并发扬光大,塑造了一代新人特有人格,从这里开始迈出他们的人生步伐,正在将自己的光和热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祝愿他们的人生历程必将有很大的成就和升华,给母校争光添彩。
亲爱的母校“文德.精益.十一中”,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想起你我们心中就充满喜悦和骄傲,你带给我的是那么多的美好回忆,我的母校,你永远闪烁在我的心中。
2017.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