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课标解读》第三章第二节 语文课程中的“语言”不仅仅是社会的理性语言,更是语境中的言语和优质的母语语感。言语是个人的说话行为,是含有个人理解体验在内的,所以是具体的。我们是通过言语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的含义,应是阅历得广,明白得多,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新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合一,即知即行。语言的工具性就体现在人们形成的见解、演述真情、沟通心智、交流思想、获取知识、研究学问、生存发展所须臾不可离开的言语行为。语言就是应用中的言语。 语言建构重在表达思想的目的。
读《经典的理由》《回到世界名著》
名著之为名著,就因为其作者如同圣伯夫形容苏格拉底和蒙田的那样,是拥抱所有国家和所有时代的,他们的作品触及了某些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重大问题,表达了某些最根本的思想。 读名著原是为了获得享受,在享受中自然而然地得到熏陶和教益,而刻意求解的读法往往把享受破坏无遗,也就消解了在整体上受熏陶的心理氛围。 有人问一位登山运动员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它在那里。”
1月9日读书笔记读《孟浩然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的一首干谒诗,但诗人还是表现出了一个文人应有的气节,全诗委婉含蓄,并不失诗人的风度与人格。开始还是写眼前之景,气象万千,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呈现在我们眼前。八月,一汪秋水,水天相接,在天地之间水雾弥漫,天地都好像含糊不清。波涛汹涌,震动岳阳城,面对这样的湖,诗人想渡,却无奈没有舟楫。而在这样圣明的时代,闲居自然可耻,这话有些明了,干谒的味道也做足了。观察垂钓者,想到的是羡慕,想到的是退而结网,努力做事。这是诗人的最真实的想法。 其实古人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诗来成就自己的地位,这样看来诗在当时的地位很重要,且能让人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走上捷径。现今时代,也有这样的示例,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的表现自己并极力推荐自己的人也大有之。但在我心中一直的想法是,虽然无人问津,但也不要忘记发展自己,只有发展自己才能真正的成为被人需要的人,而成为被人需要的人,往往是幸福的人。 每天苦练自己的本领,终有一天能干成大事,不怕你的起步有多晚,也不怕你的基础有多差,关键是看你每天有没有变化,每天有没有发展。一天一点变化,一年就要大的变化,十年就会有天壤之别。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机遇问题,如果你的不断努力,正好遇上一个好的机会,又正好抓住了机遇,你也就会成长更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