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要富养,在我看来可以不是物质上富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供养,
如果一个女孩,她阳光自信,不卑不亢,懂得发现美欣赏美,有自我保护意识,
知道辨别善恶。
相信这样的女孩即使身处泥泞,也会仰望星空。也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各种事物所诱惑。
在面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都是诚惶诚恐,生怕教的还不够,说得多又怕孩子嫌唠叨,决定以书信的方式,再唠叨一次。
亲爱的女儿:
妈妈在经历了一次次生死离别之后,才真确的明白生命来来往往,没有来日方长。
每一个在眼前年轻鲜活的生命,都有可能骤然离去,一声告别都没有。
也许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也许是大家都把死亡看得太沉重。我们总是避讳谈及死亡,家里的长辈也不允许谈论死亡,认为这是不吉利。
但是,死亡,是人生无法逃避的命题,谁也无法逃避。
既然无法逃避,那我们就该勇敢的去正视它,生老病死,飞来横祸,谁也不可能预知,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那我们能做的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向死而生,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这不是消极颓废,而是对生命一种自省和尊重。
妈妈和你谈论生死,是希望你能淡然的看待死亡,更懂得珍惜身边的人,更好的去生活。
而除了谈死亡,两性的问题,似乎在孩子的教育里也像是一个禁忌。
记得你们问"我是从怎么来的、怎么把我生出来的”面对你们的疑问,好奇,妈妈并没有含糊其实,也没有糊弄了事。
而是很坦然的和你们描述了男女身体部位的不同,并在网上找出关于儿童性教育启蒙的视频给你们看。
妈妈不怕性教育太早,只怕坏人不会嫌弃你们太小。
所以我没有羞于启齿,不想让你们懵懵懂懂,不想让你们的隐私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完全空白。
并告诉你们何为侵犯,或是在感觉受了侵犯的时候要要敢于说不,要如何保护自己。
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
①在遭受性侵的儿童中,最小的受害者3岁,7岁以下占21.33%,7-12岁占26.80%,12-14岁占31.87%,14-18岁占10.40%。
②女童遭遇性侵占比为95.74%;男童遭遇性侵占比为4.26%。
这样的数据多么让人痛心,一个个弱小又无助的孩子,她们可都是父母的挚爱,却要在某个不为人知的黑暗角落里,经历了本不该经历的不堪和痛苦。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性无知才是伤害孩子的定时炸弹。
也有数据表明,对孩子早开始性教育,不但不会引发孩子早恋或早期性行为,反而会延迟第一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
女儿,看着你每次听完妈妈说的案例,你都是若有所思的样子。相信你都听进去了,或许消减了你的好奇心,会更加懂得自爱也会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其次,妈妈想告诉你,这个世界真的有禽兽。
妈妈总是和你说,要努力学习,你是什么人你的身边就是什么人,当你足够优秀时,自然会吸引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人来靠近你。
偶尔你和妈妈吐槽班上哪位同学成绩差得离谱,好多同学们都不喜欢他。
于是我和你谈论起最近北大学生牟某精神控制其女友,导致那位花季的女孩自杀的新闻,
原来北大高校也只能过滤学渣,而过滤不了人渣。
还有洛阳20岁失联女孩遇害的新闻,杀害女孩的是他的同事。
还有上海财大会计学院钱教授猥亵学生事件。
......
太多太多让人不寒而栗的恶性案件,都是受害人身边的熟人造成的,这都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有时,妈妈很害怕,我该怎么去保护你,我的女儿。
关于爱情。
说回到北大牟某精神控制让其女友自杀的新闻,他的女友也是北大高材生,还是学法律的,她是个何其优秀的一个女孩啊。
她的死和是不是处女一点关系都没有。
可她在爱情面前都可以变成这个样子,那我们普通的女孩又该如何远离那些恶魔,那些伤害呢?
首先,你要正视自己人生的价值,要有底气要敢于表达自我。
记得和你说过,妈妈在读初中的时候被后座一个男同学偷看了日志本,
在晚自习的时候,他和他的同桌就在身后笑着默念出来。我二话不说站起来就把他们的书本甩到教室门口。
当时全班同学和老师都惊呆了,老师问怎么回事的时候,怂的反而是他们,脸红得支吾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最后是我理所当然的说,他们偷看了我的日子,我很生气...
你当时问我,如果他们下课打你怎么办?
我说,那就和他们打,即使打不过也绝不会表现出害怕的一面...
鹅卵石之所以被人捏在手里玩,就是因为它没有棱角。
女孩子可以看起来文静乖巧,温柔善良。但并不代表我们就会逆来顺受,没有锋芒。
我经常对你说,在任何人面前都不丧失尊严。要有自己的想法,要相信自己、坚持捍卫自己。要内心强大而笃定,要坚信自己的珍贵。
所以在爱情面前,希望你从容优雅,如果那这段感情没能让你向上生长,没有能让你更阳光,更快乐。
反而让你产生自我怀疑,自我贬低之中,那就要及时止损了。
因为真正的爱是无需卑微也能在心中落满了欢喜。
放心吧,妈妈永远是你的保护色你的庇护所,你就该有自由而畅快的人生。
再来想和你谈谈读书。
为什么要看那么多课外书啊?你和弟弟总一次次的这样问我。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事实真的如此。
自从参加工作之后,我才开始陆续阅读各类书籍和杂志,基本都忘了看过的内容了。
但书中的道理我在一点点领会,慢慢的就在我心里沉淀了下来,就好像我们天天吃饭一样,它也渐渐融入骨头和血肉里,赋予读它的人智慧与情感。
我们每个人的气质里,或许都或多或少的藏着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但读再多书的最后,可能仍改变不了什么。
也许还是会呆在自己的小城市里,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然后嫁做人妇,洗衣做饭,相夫教子...没有富庶的生活。
但是,却可以有富庶的生命!
我们即使做着和别人同样的工作,却可以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可以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可以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富足且轻盈。
所以,我的孩子,趁现在多读书吧。
收拾好心情,用心去生活,做一个快乐的精灵,拥抱更好的自己。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