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说他写《长日将尽》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想写“你是如何为了成就事业而荒废了你的人生,又是如何在个人层面上蹉跎了一辈子的”。作者通过塑造一个在事业上极致追求,一心想要成为“伟大的”管家史蒂文斯人物。他在为显赫贵族达林顿服务的三十多年期间,为达林顿勋爵就一战后欧洲局势发展问题开展重要会议提供后勤服务,并逐渐取得成就,并列入“伟大的”管家行列。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史蒂文斯牺牲了父子之情,也错过了爱情,更让人遗憾的是,他的事业,他所服务的雇主达林顿勋爵最后发现自己被人算计、利用了,成为了纳粹的一个小卒子而郁郁而终。这本书正是通过史蒂文斯自驾车前往西南部旅游的六天行程和对自己管家生涯的回忆而展开的。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作家,因其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而荣获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长日将尽》是作者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荣获1989年度布克奖(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从1969年开始颁发,每年颁发一次。)他写作30余年,只有8部作品,但几乎每部都获得过重要的文学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
“伟大的”管家
在史蒂文斯的管家生涯中,他始终在回忆和思考的一个问题:怎样才算得上一个“伟大的”管家?这种“伟大的”管家和极有能力的管家是有着重要的区分的。通过与同行的讨论,结合父亲管家生涯的案例,他认为这种区分在于是否拥有与其职业相匹配的“尊严”。而他所谓的“尊严”“在于一位管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坚守其职业生命的能力”,“能够化入他们的职业角色,并且是全身心地化入;他们绝不会为外部事件所动摇”。换句话说,这种“尊严”具有排他性,只要处于管家角色中,那么除了这个职业内的事情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应该回避。所以他拒绝了女管家肯顿小姐为他的在餐具室插花装饰;也对她闯入餐具室,发现自己在读感伤的爱情故事而生气;继续为会议提供全面的服务而忽视病重的父亲和肯顿小姐的情感流露。诚如他自己所辩解的说法,一个“‘与其职位相称之尊严’的管家,在面对他人时是决不允许自己‘下班’的”,“在别人面前都必须完全彻底地活在自己的角色中”,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管家机器人。
成为“伟大的”管家的另一个条件则是服务过“显赫门庭”。对于“显赫门庭”的理解,史蒂文斯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老一辈的管家中“更加关心的或许是雇主是不是有封号的贵族,或者是否出身于‘旧’族,而我们更在意的则是雇主的道德地位”。他用来一个形象的比例来说明这种区别,老一辈的管家把世界看成一个梯子——王室贵族居于顶端,“新贵”阶层等而次之,再往下便是商贾之家;而到了他这里,世界成了一个轮子,以豪门巨族为轴心而转动,通过服务于这个轴心内的伟大绅士而间接地服务了全人类。毫无疑问的,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说,史蒂文斯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管家。
蹉跎的人生
石黑一雄擅长于将人物置身于世界发展的大漩涡中,通过外部所施加的压力,迫使人物不得不做出选择,张力十足。1923年达林顿府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达林顿勋爵邀请了世界各国的高官政要、杰出神职人士、退休军方士绅、作家和思想家集中讨论《凡尔赛和约》中最为苛刻的几个条款的修订办法。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史蒂文斯也将在这场会议的服务工作当中自己管家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把它看做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成熟管家的重要时刻。然而在会议开始的前两周,他父亲因为年老体衰,工作频出问题,而且还摔伤。出于会议考虑,他奉行了爵爷的命令,更换了父亲的工作内容。父亲对他的态度是冷淡而僵硬的,而他对父亲的态度也是冷漠的,丝毫没有父子亲情。到了会议开展时,他父亲还是不服输地强烈工作,终于病倒。于是,一边是重要国际会议的服务工作,一边是病重的父亲,而毫不意外的,史蒂文斯奉行自己的职业尊严,而对垂死的父亲不加照顾问候。终于,在这次会议取得了成功,而父亲却病逝了。而他本人的评价则是:“那一晚诚然会有种种令人悲痛的联想,但每忆及此,我发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总会油然而生”。
史蒂文斯与女管家肯顿小姐的爱情是在工作和冲突中,不知不觉地建立起来的,然而他始终没法去面对和承认它。他认为男女关系对于宅地秩序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对工作具有破坏性的影响。所以每每提及肯顿小姐,他都用工作来做掩饰。收到肯顿小姐的来信,而开始这次旅游,他却将其解释为为了解决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而导致工作小问题频出,然而却多次熟读她的来信,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两人同事期间,养成了一天工作结束后,一起在肯顿小姐的起坐间里喝热可可、聊天的习惯,史蒂文斯却把它当做工作的需要;史蒂文斯强忍内心的难过的情感,依照爵爷的吩咐,解雇了两个犹太女佣,而于肯顿小姐关系恶化,却在随后,知道史蒂文斯对解雇犹太女佣的内心想法而的缓和,两人关系更进一步提升;肯顿小姐闯入餐具室,发现史蒂文斯在读一本感伤的爱情故事,并将其视为正常的情感需求,但史蒂文斯却突然发怒,请她离去,并将阅读这类书籍解释为为了工作上的对女客们的服务需要;肯顿小姐相依为命的姨妈死后,他想着安慰她,结果出口确成了数落她工作上的失误;达林顿勋爵邀请纳粹德国驻英大使与英国首相在内的最高级别官员到达林顿府密谈的天,肯顿小姐为了激怒史蒂文斯而接受他人的求婚,而史蒂文斯却保持着一贯的职业尊严,对此不做过多回应。在他为秘密会议服务期间,肯顿小姐躲在房间内因为破碎的爱情而哭泣,而他却站在门外,听着她的哭声,富有职业尊严地服务着会议需要。终于,秘密会议成功召开了,而肯顿小姐也嫁了他人。
秘密会议的召开是史蒂文斯管家生涯的顶点,他将这一次会议服务视为自己列入“伟大的”管家行业的一个标志。即便承受着个方面的压力,他依旧能够始终保持自己“与其职业相称的尊严”。这些压力,一方面来自于会议的重要性,这是一场“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会议,它的顺利召开,对一战后欧洲局势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是与肯顿小姐之间的感情压力,另一方面这是爵爷的教子小卡迪纳尔告知史蒂文斯,这次秘密会议是一场阴谋,它将利用爵爷高尚的人格,使其陷入为纳粹卖命而身败名裂的万劫不复之中,请求史蒂文斯,给予阻止。正是在这重重压力之中,史蒂文斯依旧坚持他的职业尊严,出色地完成了服务。然而不幸的后果也随之而来,达林顿勋爵被证明成为纳粹最有力的棋子和帮凶,而身败名裂,郁郁而终。史蒂文斯内心是为达林顿勋爵辩护的,认为他被世人所误解,世人只看到他被人欺骗和利用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内心深处的高尚品格和为人类事业的奋斗精神。他的这种辩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为自己而辩护,他大半辈子的管家生涯,所取得的成就,他整个人生的意义,不能因为这次事件而被全部抹杀;然而在对外的宣称中,他却两次声称从未为达林顿勋爵工作过。此时此刻的他,正如肯顿小姐信上所说的“我的余生在我面前伸展为一片虚空”。
自我疏离
史蒂文斯这个人物形象,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存在主义里面对自我疏离这个概念。很显然,史蒂文斯近乎彻底地将管家这个社会角色,当做生存的全部故事。为了办好这个角色,他抛弃了亲情,排斥爱情,兢兢业业地扮演一个完美的、“伟大的”管家角色三十多年。然而到了最后,这个他自以为心满意足的管家角色,他所取得的成就,因为达林顿勋爵被人利用,成为亲纳粹分子,而遭到否定。他内心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迷茫、痛苦和虚空。史蒂文斯对于自己的人生做出来极致的限定,把自己完全地等同于他人眼中的角色而使他自己非人格化,让自己交付给他人来裁决。与其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伟大的”管家,倒不如说是一个“伟大的”管家机器人。正如存在主义所指出的,对于社会性的我无法做出内在抗拒,而构成自我的失落。
夕阳无限好
史蒂文斯六天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终点,并与肯顿小姐在小康普顿玫瑰花园旅店的茶室见面。肯顿小姐向他解释了信上的言论,是自己一时伤心所写的,但现已云淡分清。诚如肯顿小说所说的,她的生活还有盼头,即便曾经想象过与史蒂文斯在一起生活,但如今已与丈夫生活在一起,她也逐渐地爱上了他丈夫,吵吵闹闹地生活多年,如今外孙也即将出生了,展现在她眼前的人生并非一片虚空。时光不能倒流,人也不能永远沉溺于在可能的状况中无法自拔。最后,通过一个陌生老人的口吻写到“人不能总是朝后看,要不然肯定是要意气消沉的”。史蒂文斯也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确认在剩余的人生阶段,要采取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到了这里,作者也借史蒂文斯的口吻说道,对于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也确实只能将自己交付给身世界轴心、雇佣我们的服务的那些伟大绅士手中,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要为了某项真实而有价值的事业竭尽全力,也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长日将尽/(英)石黑一雄著;冯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5
2、存在主义(第二版)/[英]大卫·E·科珀(David E.Cooper)著,孙小玲、郑剑文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