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曾看过一个采访,其中有句话让我感触良多:
“想要有所成就,深度思考很重要。因为再聪明的人,如果不思考再怎么勤奋,那也只是白费。”
仔细想想,确实是如此。
有些人常常早出晚归,无论再怎么没日没夜地加班,事业却依然毫无起色。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那样:
想要成事,要用100%的思考+100%的勤奋,而不是光勤奋不思考。
01
《孙子兵法》军行篇中,有这么一句话:
“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才寻求同敌人交战;而失败的军队,则总是先同敌人交战,后企求侥幸取胜。
所以每当你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进行思考后,再努力才更容易成功。
有位知乎网友,分享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位新媒体朋友,每天都在写文章,但真正发表的却很少。
寻问原因才知道,原来是他写出来的文章上司不满意,于是只好推翻了重写,如果还不满意,就再推翻了重写。
有一位好心的同事劝他多总结规律,摸清写作方向和套路再下笔。
他一听确实非常有道理,于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文章阅读量惨淡的原因。
找到原因后,他开始调整写作方式,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适应新媒文发展潮流的风格来写,后来终于在新媒体界打出自己的名声。
可见,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思考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有人曾说过:
“舍弃思考,盲目行动,最后落得徒劳无功的下场。”
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若你不去思考和总结,只顾埋头苦干,结果只会是零。
你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摸清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和质量。
不思考你的勤奋,永远都是无效的。
与其不务空名,不如认真思考后,再勤奋努力地向前奋进。02
豆瓣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一句特别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在偷懒。”
五一假期期间,一位邻居来家里喝茶,她给我讲了她妹妹刚参加工作的经历。
刚参加工作那一年,她妹妹和一个同学,一起进入了一家公司工作。
因为是实习期,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她妹妹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
而她妹妹的那位同学,每天都是掐着点来,又掐着点走。
三个月后考核转正,她妹妹本来以为自己稳操胜算了。
但结果她妹妹没能转正,而她妹妹的同学,却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
她妹妹很生气,发了一条微信在公司微信群里:“90天的勤奋努力,不过是个笑话!”
所在部门的领导看到后,发了两份转正报告给她,一份是她妹妹的,一份是她妹妹同学的。
她妹妹的那份报告,密密麻麻几千字,内容却平平无奇。
与之相比,她妹妹同学那一份报告,虽然只有千余字,但是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战略分析那一栏,她妹妹只是草草提了一句,而她妹妹同学却淋漓尽致地,指出了公司的优劣势,以及市场中潜藏的机会与风险。
原来,在她妹妹为琐事忙到脚不沾地的时候,她妹妹的同学已经把策略层面的问题研究透彻了。
可见,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勤奋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所谓的勤奋,不过是重复的无尽忙碌,并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有条件,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思考。
所以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才是成功的第一步。03
很多年前日本北海道大学,曾进行过一个关于蚂蚁的实验:将30只蚂蚁,聚集在一起进行观察。
观察发现,在这30只蚂蚁中,有80%的蚂蚁在搬着食物,但是还有20%的蚂蚁整天无所事事,东张西望。
后来,研究人员在这些无所事事的‘懒蚂蚁’身上做了标记,并断绝了所有蚂蚁的食物。
有趣的是,当研究人员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
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
它们看起来不务正业,实则是在思考。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确实,人们的日常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生活当中,你经常看到一些人整日闲来无事,但做起事来效率却很高,其实这是因为他把时间花在思考上去了。
反之有一些人,总是忙得团团转,却不见成效。
越勤奋,越平庸。
所以想要提升效率,就要远离低效瞎忙。
当你付出了辛劳,而还是始终止步不前时,你最应该做的,不是一直忙,而是思考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效率,才能够一日千里。
在网上刷到过一个话题:“什么样的勤奋,才不是假勤奋呢?”
有个回答最深入我心:
“以前遇到问题,我只是一股脑地做,却得不到相应的成果。
现在凡事我都会先沉下心来考虑,才去行动,反而轻松收获硕果。”
所以,你可以‘懒’,但不能停止思考。
或许你现在的辛苦付出,没有人理解,也不被人看见,但是没关系。
星光不负赶路人,总有一天,自己会用实力照亮那些,曾经不被看好的时光。
余生,愿你我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学会先思考,再勤奋。
与朋友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