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表面上看是勤奋、智力的差别,实质上是机遇、逻辑和深度思考力的差别。”
勤奋确实重要,可在机遇面前就显得不足为重;像99年的互联网浪潮,诞生了阿里、腾讯、网易等后来的互联网巨头;像03年的全国性非典,让阿里巴巴旗下C2C平台淘宝网反败为胜,抢回了ebay在国内占据的近90%市场,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电商龙头老大;像11年的移动互联网浪潮趋势,小米抢先布局,用4年时间完成从0到450亿美金估值的飞跃……凡此种种,都说明了机遇的重要性。
小米品牌但是机遇不是运气,它是个人对市场环境趋势的深度思考,而这些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够主动去判断并准确捕捉。
所以说,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书读了10几年,看了数百本,可一遇到实际问题又懵逼了。”
我有个同学A,人称“读霸”,拒不完全统计每年看完的书应该超过350本(还都是出版类书籍,不看网络小说),几乎平均每天一本的节奏。
勤奋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在外人看来“好学多才”的人,竟然在实际问题上懵逼了,比如说写作方面,他虽然看书无数,可没敢落笔写文字,一遇到这个问题就觉得脑子很乱、组织不出来语言,索性干脆就不写了;又比如说,物理实验上,一些操作步骤细节上总会出现有的没的失误,而且自己很难发现问题,需要参看别人或得到老师指点……
如此勤奋背后,难道真的是他智力有问题?为什么读书这么多却依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后来才发现,他看完书后,那些“读书”的记忆就被他冰封起来了,碰也不会去碰一下,后来得知他对此的回答:“看过了我都记得,没什么好再去翻看一遍的,我也没兴趣,要扩充知识库,就需要补充新鲜知识,而且我也坚持了这么久了。”
人最怕的就是错误的观念,尤其是自己非常认可的错误观念,还说的那么一本正经,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愚蠢。
其实书不在多而在精,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循序渐进我记得知乎大神采铜((公号:采铜的铜/ID:CTDT4US)有看过一本张中行先生写的《文言津逮》,这书中有一章的题目叫《循序渐进》,讲的就是读古书的顺序应该是什么样的。总的原则就四条:由浅而深、由少而多、由慢而快、由借助到自力。
归结起来就四个字:循序渐进。
所以说,深度思考比多而全的看书勤奋更重要。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这两年自媒体的兴起诞生了一批原创写手大拿,其中就有一位大拿叫做六神磊磊,他的自媒体公号叫—六神磊磊读金庸(ID:dujinyong6),我特别爱看,感觉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看了几篇他写的文章后我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说他在每篇文末都会加上这样一句话:读书,不要只竖着读,让我横切看给你看。
六神磊磊同样是读者,同样看的是金庸老师的正版武侠小说,但为什么六神磊磊成了大家眼中的另类武侠高手,而我们还只是读者?
突然想到一句话:看过了很多风景,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映射到本文就是说看过了很多书籍,却依然茫然着过一生。
如果不学习六神磊磊横切开看东西的本质,永远只能够茫然下去。
而这本质就是深度思考的结果,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所改变,能够成为甚至超越像六神磊磊、采铜这样的人。
“一本正经”的勤奋,抵不上深度思考的魅力,当你发现于此,改变才真正开始。
推荐几本最近阅读的书:
1、《开放的智力》 采铜
2、《深度学习的艺术》 采铜
3、《曾国藩的启示》 曾仕强
4、《清醒思考的艺术》 多贝里
5、《王阳明知行合一》 度阴山
推荐几篇最近阅读的文:
1、晨兴资本刘芹:深度思考比勤奋工作更重要
2、为什么你看了数百本书,却依旧没有改变?
3、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4、写作对工作有多重要?
5、半分钟内看透问题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感谢阅读
2016/06/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