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亲密关系》
作者:(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
( 译 )张德芬 余蕙玲
类别: 社会心理学
Q: 从书中学到哪些干货?
一、我们无论是开始一段感情或者寻找亲密伴侣,其真正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寻求陪伴、了解、支持、赞赏、接受及被人爱。
二、我们都渴望找到一个爱我们甚至胜过爱他(她)自己的爱人,这个人可以无视我们所有的缺点,不会伤害我们,即使我们有错也会无条件的支持我们,但残酷的事实是:这样的人是有存在的!
三、我们内心所寻求的快乐、自尊、幸福、安全感,如果是想依赖或借助他人来实现的话,那这种需求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Q: 从书中我们联想到了什么?
一、我们一生中遇人无数,为什么总是会选择相同类型的人作为恋爱对象。
原因就出自我们心中的那个造梦机器,我们一开始就在内心描绘出自己想找爱人的模样:身高、长相、学历、家世,然后才会将一个个往这个框框里套。
比如前阵曝光的李亚鹏热恋小19岁新女友,进而引发了对他婚恋观的热议:从柯蓝、瞿颖到周迅,最后再到王菲。
李亚鹏清一色选择的都是比各方面自己优秀太多的女子,他有很大的慕强精神,他能俯身崇拜,但骨子里却很大男子主义,所以注定他与天后的分道扬镳。
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婚恋观影响巨大。
一个人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内心和知识系统的支撑,很难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如果原生家庭幸福美满,子女就相当于得到一份幸福的模板,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时,就有了一个家该有的样子。如果家庭关系恶劣,子女非但没有安全感,更容易在寻找对象时迷失自己。
看过很多的报道,被家暴的妇女从小就有一个家暴的父亲;被母亲过度宠爱的男孩结婚后更易成为“妈宝男”,让妻子苦不堪言。
Q: 对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书中对于遇到心上人的描写尤为深刻:初次体验到恋爱的兴奋,心会狂跳,进而乐观的展望未来,意识到需求即将得到满足,然而在心灵深处,却清楚的感受到欲望在啃噬我,于是用很强的羞耻心来作为防卫机制,才使欲望不至于暴露出来。
其实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很多次的爱恋,然而在我们那个思想保守传统的年代,即便只是心中有几个好感的人,但当时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很花心,心中暗生欢喜的同时又感到羞愧。
所以今后我们对于子女的婚恋教育,就是在保证底线的前提下大胆试爱,人只有深入接触,才能撕去那层伪装,还原真实的自我。
最后,用《何以笙筱默》里的经典台词作为今天的结尾:“如果你生命里出现了这么一个人,那么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将就”。
愿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讲究,而不是将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