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二节02

《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二节02

作者: 紫薯爱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04:41 被阅读0次

二、建筑(简单了解)

1、夯土技术史前时期:初步形成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

商代后期:驱使大量奴隶为奴隶主建造大型的宫室、宗庙和陵墓,说明当时已经能够建造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建筑;

2、木构架经过商周以来不断改进,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同时还出现了院落群体组合;

3、西周时期:人民设计发明了瓦;

4、春秋时期:出现了质地坚硬的砖,春秋时期建筑已经采用了彩绘、雕刻等装饰手法,建筑设已开始从纯实用逐渐转向兼有审美装饰的追求。

5、春秋战国:出现了城和郭,城市布局有了一定的规划考虑。

三、服饰(简单了解)

1、丝织物的品种:缯、帛、素、练、纨、缟、纱、绢、毂、绮、罗和锦;

纹样:斜纹、花纹。

2、工艺方面特点:商代丝织物有斜纹、花纹等一些复杂纹样。古文献记载殷纣王“锦衣九重”,并以“锦绮为席,绫纨为荐,可见商代的锦绮和绫纨已经相当华丽。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精美的刺绣丝织品。西周时,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和染色等染织工艺已经有了专门的分工。

3、衣冠服饰:衣冠服饰成为统治阶级“分尊卑、别贵贱”,“严内外、辨亲疏”的工具,服饰设计与服式、服色、饰品以及装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周代形成了严格的章服制度。

4、服饰特点:(1)商周时期: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服饰特点已经基本形成。(2)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清新自由、简约方便。既有中原衣襟加长、下裳宽广的深服,便适的胡服。

5、设计理论(重点掌握)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出现了我国有关设计理论的繁荣局面。

1、儒家孔子主张“文质兼备”——功能与形式并重。

2、墨子子主张“先质而后文”——功能第一。

3、老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有”与“无”的概念,丰富了我们的空间

设计思维。

4、韩非子主张“好质而恶饰”,反对“以文害用”。(与墨子观点近似)

5、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考工记》,是我国最早关于设计与制作的专著,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是一重要的设计观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二节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x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