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学概论
《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一节

《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一节

作者: 紫薯爱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03-20 04:51 被阅读0次

    第三章  中国设计溯源(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一节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一、石器

    原始社会又称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主)和新时期时代(以磨

    制石器为主);“史前时期”指的是有文字记载之前的历史。

    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有意识、有目的地挑选石块,打制成器,作为敲、砸、刮、割的工具。旧石器晚期,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使用磨光和钻孔的技术对石、骨和兽牙进行加工,由于石块粗笨,器形短小,为了使用方便,人们又在石器上安装木头或骨角的把柄,设计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复合工具和复合武器。

    2、新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过于粗糙,不便使用,经过长期探索,人们开始采用石器的磨制技术,把经过选择的石块打制成石斧、石刀、锛、石铲和石凿等各种工具的粗胚后,再用研磨的方法进一步设计加工。磨制石器。不只是为了使石器光滑美观,且能使之工整、锋利。最后有的还进行钻孔,以便于装柄或便于携带,以提高实用价值。

    3、石器: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石器工具的设计是原始社会最早和最主要的设计内容。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陶器用具的设计。

    二、陶器  P71

    (一)陶器的发源与发展:

    1、概念:所谓原始“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的陶器。

    2、分布:

    (1)陶器的设计发明不仅改变了原材料的化学性质,而且是人类与自然斗争中获得的划时代的创造,标志着人类设计由原始设计阶段进入了手工设计阶段。

    (2)到了新石器晚期,陶器的设计制造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有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以及长江以南东南广大地区的几何印纹陶。

    3、原始陶器的特点:

    1)重视实用性:作为日用器的陶器,首先是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设计制造的(汲水器、储藏器、饮食器、炊煮器)。所有不同品种的器物,在造型设计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最大限度内为适应生活中的不同需要而设计制作。

    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造型设计轻巧实用。口小是为了不易溢出,底尖是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

    2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彩陶中的长颈小口双耳罐,在制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器物的容量、方便和耐用。

    3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素有“蛋皮陶”之称,造型独具一格,样式设计比彩陶更加丰富。例如作为炊煮器的陶鬻是由陶鼎演变而来的,它以三条肥大中空的款足代替了鼎的实心足,扩大了用火加温时受热的面积。器颈部高拔,口前部有冲天鸟喙状长流,宛如一只昂首挺胸的大鸟,形态别致,体现了陶匠师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造型设计思想。

    2)创造了多种不同的装饰设计手法:如拍印、刻画、堆贴、镂孔、彩绘等。才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种装饰设计手法。

    彩绘: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为彩料进行描绘,经过彩绘的陶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色的美丽图案。

    4、彩陶的装饰:基本上是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的。彩陶图案设计中形式法则有:对立比法、分割法、多效装饰法、双关法。(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庙底沟类型的彩陶、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

    5、彩陶的装饰图案:陶器装饰图案,除了较为写实的动植物纹样外,最普遍的还是

    几何形图案,主要由线的粗细、疏密、长短、横竖、曲折、交叉和各种圆点、圈点等相互有规则的排列组成,如正三角、倒三角、方格纹、网纹、旋纹、锯齿纹,圆圈纹等。

    这些几何纹样通常又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适合纹样等各种不同的构成方法进行图案构成。

    鱼形龙纹:由写或惩渐障变沟抽象,可以分为草体鱼纹相复体鱼纹。人面鱼身盆和

    构成。

    (二)原始彩陶的设计

    1、半坡型:

    鱼形花纹:由写实逐渐演变为抽象,可以分为草体鱼纹相复体鱼纹。人面鱼身盆和尖底瓶汲水器。

    彩陶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起先的写实的手法要渐演变为鱼体的分割和重新组合,例如,“人面鱼身”盆纹是人面与鱼形合体的花纹,在一个人头形的轮廓里面,画出一个鱼花纹,具有“寓人于鱼”的特殊意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底类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造型设计可轻巧实用。

    庙底沟型:精饰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鸟纹的应用更多,而纹饰的黑白双关是它的特色。

    3、马家窑型:点和螺旋纹的运用,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以下特点: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装饰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4、半山型:图案组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旋涡纹组成装饰;二是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是装饰面区分为数个单位,并流行运用锯齿纹。

    5、马厂型:以人形纹(或称蛙纹)最有特色。

    (三)原始彩陶的影响

    通过对彩陶器和黑陶器的造型创造与装饰图案的设计,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匠师极大地丰富了诸如:节奏、韵律、对称、呼应、均齐、平衡、对比、调和、比例、均衡等美的形式法则,对后世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人类手工设计阶段的开端,中国开始陶器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设计,为设计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启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筑(简单了解

    1、最早的居住方式:一是利用天然岩洞;一是构巢而居。

    2、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地采材、因地制宜地营造自己固定居室的活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起穴居和半穴居的建筑,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地面上的木架房屋。(木架房屋一村落一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

    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将来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序幕。

    四、服饰(简单了解 

    1、原始服饰设计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学说:遮羞说、护体说、巫术说、装饰说。

    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发现的一根约13000年前的骨针,是人类缝制衣服最早的证据。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纺织品。

    我国是丝织物的发源地。

    2、原始服饰设计的发展:把兽皮、树叶和羽毛之类披在身上——缝制衣服(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纺织品)——丝织物(蚕丝、麻、葛、苎等植物纤维)——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用贝壳、兽牙等串成的类似项链的原始装饰品。

    五、工具(简单了解)  

    原始社会时期的工具设计,除石器设计阶段还经历过木器设计阶段

    1、由于木质易于腐烂,目前考古发现的材料极少。

    2、农具设计的设计,最早:石刀、石斧、石锄、石镰;到新石器晚期,设计了木耒、石耜、骨耜、石犁。

    3、狩猎工具与武器设计中,石块和木矛一直是最主要的器具;我国还很早就有了交 通工具的设计(木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学概论》笔记-第三章第一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ld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