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孙正义的演讲,他讲述了自美国大学毕业后,回到日本的烦恼。当时,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能量用在哪里?这样的烦恼持续了一年半。

他对一句话印象深刻,决定了要登的山,就决定了人生的一半。在一年半中,孙正义考虑了四十种新的事业,这些事业有如下的特征:
- 没人从事的新事业;
- 为人所用的事业;
- 重要的事业;
- 能赚钱的事业;
- 自己可以不断地保持好奇心、保持欲望的事业;
- 能为更多人服务的事业;
- 总是不断更新技术的事业;
- ......
就这样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他找到了可以抛洒一生热血的事业——信息革命。
这让我想到梁冬对蔡志忠老师的访谈,蔡老师三岁半的时候苦思一年,从最开始就想清楚自己一辈子要干的事业——画画。画画是他当时仅有的能力,画画就是他的最爱。只要不饿死他,一天给他一个馒头,他就可以画一辈子。

这两个人找到人生方向有一定的相似点。首先,他们不是为了安逸、为了私利去决定职业、决定工作。如果是那样,会很容易陷入摇摆不定。其次,他们都是一直思考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直到找到为止。自己人生的事业不是随意拍脑袋就决定的,而是深思熟虑找到恰好契合自己生命的那一个事业。
这样两个人的人生经历之于个人有什么启示?首先,自己要有找寻属于自己人生方向的渴望,若自己的内心没有那一份念想,就很容易被环境裹挟。其次,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并非会一蹴而就地完成。这过程必然会面对众多未知的事物,需要对多个方向进行选择,可能还有大量枯燥的前期工作。种种苦痛,需要自己去承受。不过,一旦找到自己属于自己的那个方向,那必然也是有独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