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甜蜜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花光了李清照所有的幸运,真正的苦难始于“靖康之变”。战争来临,将他们卷入其中,任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起伏浮沉。经历生活的重重磨难,她用笔记下了时代的变迁,个人的感伤。
战火已经燃起,李清照原本准备留在老家青州,保护夫妻二人多年陆续收藏的大批文物字画,可惜没能保住,十来屋的藏品被金兵付之一炬。半生心血毁于一旦,所幸她将小件珍品随身携带,使其免于战火。自此李清照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流离中她悲叹“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阴雨天她低吟“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点滴凄清。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平日里她感慨“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逃难之中的她时时不忘故乡,时时想念着汴京那一个温暖的家。她的生命当中欢愉不再,闲愁已散,有的只是沉甸甸的家仇国恨。
这些还不算什么,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先是赵明诚为保性命弃城而逃,令李清照愤而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令男儿变色汗颜的豪迈诗文,而赵明诚也因此受到朝廷责罚。自己敬重、依靠信赖的人,竟是如此不堪,这对李清照来说难以容忍。在她还未来得及厘清自己的情绪,此后不久赵明诚又被启用,就在回京述职时却身染疟疾骤然离世,时年四十九岁。这对李清照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相伴二十八年的知己爱人,竟在如此仓促之下撒手人寰,留她一人独立于世,何其凄凉。她挥泪写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妃之悲深”她以庞公自慰,意在说明丈夫先己而去总要好过在自己之后离世,又以杞妃哭堕城墙自喻,悲情溢于言表。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自此李清照孤身一人行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承载着国破家亡之痛且行且吟。在痛失爱人之后,李清照大病一场,纷乱的时局并不会为她稍停片刻,战火愈燃愈烈,她只得携带着仅剩的文物继续流离,在辗转中遗失大半,半生的心血也在随她一起遭受着劫难,等她暂时安定下来时,身边已所剩无几。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她独自一人承受着苦难,舔舐着伤口。往日的生活有多么美好,今日就会有多么痛彻心扉。“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这如此多的伤痛“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首《声声慢》道尽她晚年生活的辛酸悲苦。心有所系,无从寻找,一个人转来转去,走遍房间的每个角落,除了冷清空落,一无所有。往日的温馨甜蜜早已无迹可寻,岂不令人伤心入骨,满怀悲戚。天气瞬息万变,怎能好生将养。愁情难解,只得借酒浇愁,可是三杯两盏淡酒,又怎能抵挡风劲雨疾。雁已归来,却是旧时相识,可它再也不会带回家人的讯息,此情何堪!黄花满地,却已花残叶损,现如今又有谁会怜爱珍惜。守着这扇窗儿,如何独自一人由白日挨到黄昏。黄昏时分却又下起了稀稀落落的秋雨,滴滴打落在窗前的梧桐叶上,滴滴答答点点又似敲在人的心房。这时节,这般煎熬,又岂是一个“愁”字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今夜注定无眠。国破人亡家散,又岂是一个弱女子能承载的?
李清照注定与众不同,她少年时已显现的豪迈之气在她晚年时再次显现,带她冲破眼前的个人情愁,眼光投向国家社会。“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多么豪气干云,少年英雄气概一览无余,而谁又知这是出自一位年近五十的妇人之手,令人称奇。“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经历大风浪大病初愈的李清照将这一首清丽的小令奉献给世人,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坚韧不屈的灵魂。
每一场苦难之中,必然会淬炼出一个高贵的灵魂。正是这样一颗高贵炽热的心灵让李清照以常人无法预料的坚定和热爱去继续生活,继续吟唱。她的苦难早已随她远逝,她的诗文却穿越时空流传至今,千古流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