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出过门,不知道其它城市的垃圾分类搞得怎么样,反正在我身边,毫无变化。
哦,不,变化还是有。比如小区门口多了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小屋似的建筑,遗憾的是至今已经好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用过。朋友小区的这个设备很早就有了,她还跟我夸用垃圾换积分,但也不知啥时候关掉了。
娃学校叫准备垃圾分类的稿子,我自己想怎么写呢?我一点也不了解。至今我也无法准确说出什么垃圾属于什么类别,我能指手画脚啥呢?三年前,正在小城如火如荼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娃演讲过一次。这次再看这个稿子,我觉得很羞耻😅家里买的分类桶也放草厦子吃灰了,制造了更多的垃圾。
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想起看过一篇小文章,说小孩子们在学校把垃圾分了类,没想到来收垃圾的叔叔大爷又三下五除二混一锅了,那我们分类的意义又何在呢?目前我们的生活垃圾也只分为可卖钱的和不可卖钱的垃圾而已。
去年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过一个偏远农村的三年垃圾分类之路,看了颇有感触。一是感慨垃圾真的越来越多,因为不必要的东西着实是越买越多。‘零垃圾’做不到,但‘尽量少’可以约束自己去做。二是感慨你觉得习以为常,无力改变,得过且过的生活里,真的有人在做事,把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当作事业在做。三是垃圾分类不易,不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都是。在我们的现状里,它需要一个个普通人去执行,但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普通人的人群、机构的各种支持。
这是十八线小城的样子。大城市的也许好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