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同事提到孩子的学习。
因为自己刚来上班时,同事家的孩子刚小学高年级,那会说要去美国做交换生,参加竞赛,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一直觉得他们家孩子真的特别优秀。
现在孩子高中了,高三,同事说孩子总想自己出来学习,去图书馆,不乐意待学校,说班级氛围不好,太吵了。
同事不同意,毕竟高三了,关键的一年。
孩子上的高中也不错,就是总是会被告家长之类的,同事也头疼。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优秀的孩子,并没有像大人所期待的那样一直优秀下去。毕竟小的时候父母也是给足了陪伴,做好了亲子阅读,打好了阅读习惯的。都在强调的,同事夫妻两个在孩子小的时候已经做到了。而且夫妻二人省吃俭用,奋力托举孩子,最后孩子不能说不争气吧,但是之前并没有做到大家预判的那样。
同事今天说,小时候上的两年幼小衔接上毁了,当时第一年以为孩子能报上名字,怕小学跟不上,所以让他去上幼小衔接了,谁知道第一年没报上名字,又上了一年幼小衔接。两年的幼小衔接,知识是掌握了,可是上小学之后,因为他都学过了,上课就不好好学了,导致现在学习的习惯都不太好,有些浮躁。
这一点也是我一直纠结要不要提前学习的原因,我怕自己卷来卷去,孩子倒是提前会了些东西,上课的时候不能专心听讲,那就得不偿失了。
习惯的养成很重要,需要早年父母投出大量精力。带孩子多读书,了解大语文,历史类是可以的。听听英语跟跟口语,也是可以的。
教育是持之以恒的过程,不是短期的超前就代表了之后的领先。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