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4569/4c2fcfa1b09c07e7.jpg)
在深圳,小学升初中采取的是“就近入学”政策,教育局为各公办学校划分招生地段范围,学校按学生积分由高到低录取。
因此每到五月,学校招生工作中总有一个重要环节是“验核资料”,那种繁忙的景象至今令人难忘。
如今五月又近,而我们已迁居香港,须面对“呈分试”这个新课题了。
呈分试是香港教育局根据校内考试的成绩去编排全港小学生的排名。
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个定义是否明白,反正我是完全不明白——
全港545间小学,各自校内考试排名并将分数呈报,教育局究竟要怎样才能编排出孩子的全港名次?
但是没错,呈分试的的确确不是全港统一的考试,而是小学各自组织的校内考试。
每间小学将每位小学生五年级下学期和六年级头两次考试的成绩呈交给教育局,教育局根据每位学生三次考试的平均成绩,将其分入升读初中的三个派位组别之一——这三个组别分别是Band1、Band2和Band3,各占升中学生总数的1/3。
孩子所在的组别越高,被派入Band1中学、英文中学或其他心仪中学的几率就越大。
习惯了全区统考、数校联考的我还是弄不明白:
各小学教材自选、进度自定,教学内容有相当大的不同,考试分数亦可能因出题难易程度而有极大差异——
各自上呈的分数,究竟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原来,教育局会根据每间小学各方面的表现(例如教学评估)和该校过往毕业生在中一入学前参加香港学科测验(Pre-S1)的成绩来调整、权衡各校获分配不同等级的百分比,再结合孩子的呈分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和分组。
总结一下就是说:
第一,所在小学的综合实力怎么样,所在小学的学长学姐“能不能打”,这两条看上去和你本人没啥关系,但却实实在在关系到你的派位组别;
第二,以上两点的资料不是你能检索到的,其复杂的数据处理模型也不是你能理解的,所以还是在自己能把握的地方使劲儿吧。
6月1日,小豹子即将迎来第一次呈分试,结束她的五年级课程。
专门问过了校长,得知:以往考哪些科目这次还是哪些,以往怎么考这次还是那样考。
唯一的不同是,呈分试各科考试成绩,将依照不同比重呈报,俗称“999632”——
中英数三科所占呈分试比重是9,常识科比重是6,视艺(即大陆的美术科)和音乐比重则分别是3和2(有些学校会将普通话和宗教也纳入考量,多希望豹子学校也这样啊)。
对照这个标准,我默默心疼了小豹子20秒——
除了每周一次跟外教聊聊天之外,她没参加过任何与功课相关的课外学习;可是踢球击剑游泳或空中瑜伽,升中学全都不会考。
20秒过后,还是决定将“不补习”进行到底。
还有一个月,呈分试就要来啦。
最近的晚餐桌上,全家人时常谈论这个话题,我们共同约定:要保持生活的正常状态,同时明确自己的弱点,行动起来加以补足。
每天增加三道计算题,根据所学进度和作业情况,针对易错点进行训练,这一项我来负责。
每天选定一个话题,展开两三分钟的英语会话练习,这个任务豹子爸乐于承担。
豹子自己反思说:“第二学期我坐在最后排,有点儿松懈,上课走神……”她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上课效率问题也是核心问题,最难的活儿就交给她。
运动项目的频度和强度不变,晚上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的日常秩序不变。
高效学习,有的放矢,群策群力,希望野兽之家继续延续战斗风格,打赢此次“呈分试战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