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要一本书阅读时,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金克木先生在〈书读完了〉这本书中给两点建议: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职业……)
@作品面向的读者(内部的,还是外部的,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
以这两点来看古书,我们就会知道原来读不懂是很正常的!
几千年来,所有的经典里头,〈道德经〉算是最晦涩最难懂的一本了;如果你去百度一下老子,然后去了解一下,这本书是写给谁的,你就知道这本书晦涩和难懂是必然的!
顺着这个路子,再来看看道教的经典和著作,基本都是这样的模子出来的━晦涩难懂,因为它们压根儿就是内部刊物,是给专业人士看的!
相对的,我们会觉得佛经比较通俗易懂,比如〈阿弥陀经〉,基本识字就能读懂,原因就在于很多佛经是对外的宣传刊物;你会发现佛经里,有很多赞语和功德,其目的就是让人产生信念!
与经的易懂相对的,是律和论,这是面对内部人员的书籍,是关于戒律和修行理论的,一般是不公开或者给你看,你也看不懂!
当了解这些阅读的门槛时,我们就能选择属于我们的经典,也能更理性看待不属于我们经典!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这种看书的方法,来看我们身边的事!
如果你是生活在一二线的大城市里的人,你会非常疑惑为什么像拼多多这样购物平台,会这么火爆,居然能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超过京东!
你看不懂很正常,因为拼多多这样的作品不是给你的,它是为那些以前只能去乡下集市或者路边跳蚤市场买“瓢柔”,买“大个核桃”的人准备的!
拼多多给这些人(半数国人)带来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所以就迅速被接受了,被他们读懂━就如十年前我们迅速读懂淘宝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自作多情,以为很多事都是为我们准备的,比如新闻联播,比如我们认为的那些烂片,比如xx事件……
当我们把这些当成一本书来看时,就知道该如何做,或深入,或无视,或看透,或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