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情景交融,含蓄深沉
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还是形象塑造,最终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语言表达是否以情感人是否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就决定了文章的优劣。《那树》因为是寓言似的文章,所以以第三人称客观地描述那树的命运,塑造那树感人心魄、启人深思的形象,以情景交融的描写和叙述为主;因为主题的含义丰富、意味深长,所以少有议论,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
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深的崇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给大树带来令人痛心的命运怀有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但文章没有采取直白的议论和直接抒情的笔法,而是代以客观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既真挚感人,又意味深长。比如,写电锯锯树时:“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却描写得令人惨不忍睹。把锯树说成“屠杀”,把锯树人说成“刽子手”,把清理废墟说成“葬礼”,从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爱憎褒贬,写出了人的残忍无情,写出了那树的悲惨无奈,流露了作者对人类行为的激愤,对那树的深切同情,含蓄地表达了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的思想。
作者写“蚂蚁王国”的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那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其实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正是作者的恻隐之心。
文中含蓄深沉,结尾也一点不“响亮”不“震撼”。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情景交融的描述结尾,不事议论,好像“平淡无奇”,但“平淡”之中有深意,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总之,文章情景交融、含蓄深沉的描述,使那树的经历具有了感人心魄、启人深思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