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后感】《如父如子》——是枝裕和

【读后感】《如父如子》——是枝裕和

作者: shangshine8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23:45 被阅读0次

好久没谈论起看一本的缘由了,现在面对这本书,我有了谈论起这个缘由的冲动。

在一个悠闲而又明媚的周六,我很想找一本小书打发时光,不是那种长篇大论深刻道理的纪实小说,也不是那种能快速引人入胜的推理小说,更不是流传千古的世界名著,只是一本清新、缓慢又有点深刻的小书。那个当下,我的第一选择本来是一本童话书,最好是王尔德笔下的那种幽默、灰暗又有趣的童话故事,可是我在微信读书的书架和榜单上翻来翻去,都没有快速找到一本这样符合我心境的书。而在无聊地翻着我那收藏了上百本电子书的书架时,突然看到了这本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最初吸引我打开这本书的一个巧合是因为那天正值我爸爸的生日,我于是想也许这就是某种奇妙的缘分吧,就这样我打开了这本书,而后续的吸引就是被文字吸引了。现在想来,是枝裕和的文字又或者说日本文学的文字真的很符合我那时的心境,细致的文字描写的生活和故事就像那天我透过落地窗看到的阳光、听到的风声、汽车鸣笛声和人群喧哗声,它们其实一直都那么平常的存在在我的生活里,可是那一天它们却像这本书的文字和故事一样悠扬、缓慢和深刻,和此书不同的一点是我那时是经历过了工作和奔波的疲惫之后开始享受到了片刻的轻松和美好,而这本书则是带我走进了一个平平静静、普普通通的家庭,又打破这个本看起来毫无波澜的平面,掀起了生活中的巨浪,在巨浪中所有人物装饰自己、隐忍他人、释放自己而又相互包容和融合,最终书中的世界也终于迎来了那天我感受到的通透、轻松和充满希望的一切景象。

这本书从故事来说,是一个简单又沉重的故事,它关乎两个家庭、两个被抱错的孩子,这样的主题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在电视剧或者其他书本上看到了不止一次,但这本书厉害就厉害在作者的叙事和剖析能力,不管是不紧不慢的生活场景描写、压抑又紧张的职场环境描写还是心思各异的良多的家庭环境描写,都在非常集中地服务于这本书的故事走向,出场的人物个性鲜明、相互照应、相辅相成,在故事慢慢走到结局时,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对良多、庆多的人物性格发展起到了解释和促进作用,从这一点看,这本小说的结构是紧密且有节奏的,读起来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和畅快。

这本书还比较特别的一点是文中明显地刻画了一个古板又老套的父亲良多和一个亲切友爱的父亲雄大、一个隐忍自卑的全职母亲绿和一个颇具魄力的一家之主由佳里、还有两个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性格迥异的孩子的形象,通过这种鲜明的性格对比和碰撞,作者将主人翁良多家之前粉饰出来的一片和谐搅乱、融合和再凝聚,良多家原有的粉饰太平下的友爱真正变成了一家三口之间心照不宣的和睦。在这个过程中,最引起我愤怒和同情的部分便是良多的诸多想法,因为它们是古板又封建的,充满了传统父权思维的味道,让我一个女性读者读起来感到十分的愤怒,甚至几度认为这个角色骄傲又自卑、传统又自大而读不下去,但因为故事和文字的吸引力,我还是速速地翻阅到了书尾。读罢,我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开始想要谢谢作者愿意把这些看起来非常“肮脏”的男性思维非常平面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早已不新潮却或许永远存在的思想。

尽管我们看尽了太多美好的结局,但是我还是为最后良多向庆多道歉而感到欣慰,也为绿变得阳光自信了一点儿而高兴,但是不知道敏感的庆多受到的伤害未来能不能完全抚平,真心地希望两个家庭能共同创造一个幸福的氛围,供所有的小孩子快乐又自信的长大,让孩子们不再如良多受到他父亲的恶劣影响那般,再来重复这令人疲惫和心累的治愈故事。

最后想分享我看到的一位读者写的读后感——

是枝裕和的作品总能在风平浪静的海底燃起熊熊烈火,海水被烈焰炙热地抚摸,从此不再冷若冰霜,而是化作泪水寄托浓浓感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如父如子》——是枝裕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iq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