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创作的顶级心法
1、创作的第一步应该是积累卡片
2、直接对标顶级的思维
阅读:费曼读书法
创作:纳博科夫卡片法:《洛丽塔》《微暗的火》
3、卡片法实操
我见:在书上、其他地方看到特别好的句子,摘录下来。写清楚出处
我思:对摘录的话的思考
(1)摘录比较实(观点、理论),我思比较虚,补充一个例子。
(2)摘录比较虚(一段故事),我见比较实,写从这个故事得到的启发、金句。
本质:能帮我们把握能把握住的点滴。
记忆就是一切
【金句摘录】
1、能积微才,速成。--------------荀子《强国》
2、图难于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作业】
我见:
这个盒子装着卡片,上面有我近来在不同时间写的笔记,而我在写《微暗的火》时又搁在一旁。这是一小沓弃之不用的卡片......
我写小说从不从头写起,我写第四章前还没写到第三章,我没有义务按顺序从这一页写到下一页;不,我这儿挑一点,那儿挑一点,直到填满上全部空白。 ------纳博科夫
我思:
看到这段话时,我的脑中立刻想起了国画创作。
国画创作有一个起步基础学习书《芥子园画谱》,它是由清朝的沈心友、王概、王著、王臬联合创作而成。它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为学习国画的人提供了完整的学习方法。它将国画中的图案进行分类拆解,比如树的画法分为:树法、叶法、夹叶及著色钩藤法,以及诸家叶树法、诸家杂树法、诸家松柏柳法等;山石画法分为:石法、皴法、山法等;人物画法:中号点景人物、极小点景人物、极写意人物等。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家都曾将它作为国画基础技法来学习。
画家们在画画时,虽然胸有成竹,但一边画一边在思考和创作。他们会随时根据情况改变构图,在这里多一枝,那里少一叶;上面多一只麻雀,下面少一只蛐蛐,直到将画面画满。当然国画的画满不像油画,将景物和颜料涂满整个画面,它会根据画面的立意,留有一定的空白。
这种创作方法与纳博科夫写作的思路不谋而合,在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充满了创作灵感的闪现和艺术表现的张力。
我见: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汪国真
我思:
读到汪国真《我喜欢出发》中的这几句话,让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工作经历。
我在以前的公司就像诗中所说,明明应该当作职业旅途上的一个客栈,我却沉迷于暂时的稳定,喜欢安逸平静的生活,在昨天的地方待了太多时间。在那里,我感叹没有施展工作能力的机会,却不曾抬起前进的脚步,寻觅适合自己发展的明天,温水煮青蛙,直到公司衰败,才离开了那个没有希望的地方。
所幸自己多年来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虽然学得不够深,不够专业,但毕竟在专业上也能独当一面。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究有人看到,领导带我来到了这家公司。
否则的话,毫无疑问我要走很多弯路,遇到更多的困难和坎坷。因此,我感恩领导给我的机会。
因此,进入这个公司后,尽管现在已经内外关系融洽,公司发展也处在上升期。但我一直在心里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沉醉于眼前的景色,耽误了诗和远方,不能让上次的悲剧再次重演。
人生如水行舟,不进则退。公司再好,如果不能让我发挥能力,那这些好和我没有太大的关系。否则,我又会让眼前的舒适困住了自己前进的脚步。
所以,本打算在春节后憋足了劲往前冲,但计划遇到变化,只能放慢脚步。
五一上班后,我常常在心里默念着工作目标,无论风雨,我都要内心笃定地完成它。
抬头看天,每天向前,一步就赢。
我见: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我爱你》余秀华
我思:
认识余秀华是在疫情期间,锵锵三人行的节目中,曾邀请她谈自己的创作。她在节目中,虽然身体有些歪斜,但大脑清晰,思维缜密,偶尔还露出几分幽默和风趣。
她的人生正如她的诗中所说,“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陈皮这个词用得太好了。
陈皮既是一种中药,又是一种果脯,吃起来不如一般的果脯那么纯粹的香甜,深厚的梅子味中还夹杂着有一点中药味,好些人不喜欢吃。
但陈皮有种历经生活磨难,受尽生活煎熬,终于有所成就的感觉。它五味杂陈,放进嘴里一时无法立刻融化,必须慢慢地让味道从它的果肉里一点点地释放出来。甜不甜、酸不酸;苦不是苦,咸不是咸。它们一起涌过来,不容你分辨,不等你反应。
想想生活不也这样吗?一生中有多少是纯纯的甜或苦,更多时候,你分不清到底是什么味道,它们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它们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站在了你的面前,不容你躲藏,不容你回避。等你想抽身而去的时候,却又拔不开脚,挪不了道。
现在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压力和焦虑,而一个身有残疾的人,更要承担常人无法承担的压力,除了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但即使面对这样的人生,余秀华也没有放弃对文学的追求,放弃对爱情的向往。努力将自己的思想从残酷的现实中超脱出来,把生活的希望都放在每一首诗的语境中。在诗歌中她的情感得到了救赎,在诗歌中她思想得到了升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