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要在今天十二点前更新,先把写完的发布出来。继续未写完的内容。
第三就是缺少计划。
一本书大概多少页,多长时间可以看完,完全没有预见性。总是随遇而安,能看多少看多少。这样的问题就是看书的效率很低,因为没有目标,大脑处于放空的状态,不能充分调动大脑的思考。
第四是书的内容的选择。
说实话,看了几本书之后,真的发现自己的知识太匮乏了,书读的太少了。自己一起的思维结构和认知结构是有问题的。
以为自己读了研究生之后,是有很多知识的,不需要再通过看书获取知识了。自己现在差的只是能力或者平台。另外一个就是没有发现自己的思维局限。
反思了这么多问题,这是一个改变的开始,而且这是我的强项,我还可以继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问题。但是我觉得暂且没有必要再去发现了。如果发现了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还在哪里,又有什么用呢。更有意义的思维是发现了问题,想一些办法去解决。
这个现象也可以用坚持,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里的第二个原则解释,设置简单的开始,不要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我一直想找到根源,然后通过解决根源问题,让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劳永逸。但事实上现在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就像作者所说的底层思维也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而且他也不是一开始就直抵认知的最深处,也是通过不断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不断迭代,总结了这个规律。
思维也像是剥洋葱那样,如果刚开始的第一层皮都没有剥掉,你又如何能到最里面那一层呢。
知识管理的作者一直在强调要有底层思维,在把他认为好的内容分享出来,希望后来者能有快速的提升,但殊不知,如果没有从外往内的实践,很多人是无法理解与到达作者的境界的。这也让我想到了之前网上看到的内容,说逻辑思维在贩卖知识焦虑,举的例子就是一个想要有为青年订阅了很多公众号,但还是很焦虑。知识服务看似便捷,但实际意义并不大。就像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
坚持,是一种可养成的习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与执行,因为它是
由外向内的一个过程,更符合认知的规律。先从一些小的具体的事情开始,坚持下去,然后在过程中持续精进。
知识管理则是给出一个核心的认知,然后再去指导具体的学习。
其实这两个东西并不矛盾刚开始我还没有想明白。但是突然之间理解了思维的过程。
其实第一阶段就是先养成习惯,大量的阅读书籍,作者当时就是这样,然后再不断精进,总结。从实践中来,大量阅读思考,总结升华。第二阶段就是到实践中去,用总结出的规律,临界知识去指导实际。不再是大量的阅读,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
认知能力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是有一个质的变化。因为前面量的积累,引起了后面质的变化。
这也解开了我的困惑。我认知上的鸿沟被填上了。
但是接下来我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让自己不断精进。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