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日前,华为公司百万年薪录用应届博士生的消息震惊了国人。那几位幸运的博士中,还有出身贫寒农家的。
大学生就业难、待遇低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所以这样的新闻无疑非常的爆炸。
华为这家不惜重金招揽人才的大公司,展现了商业巨头对知识精英的尊重,也让国人重新认识了知识的价值。于是很多人为之鼓噪,仿佛80年代初那个“知识的春天来了”的年代。
我们国家以前穷了很久,刚刚富起来三十余年还不足以消退人们对贫穷的恐惧和对财富的饥渴。也正是从80年代起,急功近利的风气愈演愈盛,“知识无用论”开始猖獗并遗害至今。
但给博士生百万高薪就能代表世人重新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了吗?在我看来,今天鼓吹百万博士的人,和当年信奉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人,脑子里并没什么区别。
如果知识的价值必须通过高薪来体现,那所谓的崇尚知识,不过是另一种急功近利。
- 02 -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每个行业里的头部,也就是状元级的人物,都价值连城。
应届博士生的年薪能达到百万以上,是因为他们从事着尖端、前沿且稀有的专业,同时,他们又是这个行业里的顶尖人物,能不值钱吗?
肯给博士高薪,是因为这些博士所掌握的尖端科技,能给企业将来带来巨大的利润。企业家不是慈善家,从不养闲人,从不花冤枉钱,何况还是华为这种可以把34岁以上员工强行淘汰的狼性公司。
但这些幸运的博士生并不能代表整个博士群体。
据去年深圳市发布的就业报告,博士月平均工资只有1.1万元,高于硕士平均值8千余元,可能还不如一个普通码农。而拿到博士学位的代价,却远远高于常人。
不同的博士,收入差异很大,取决于自己从事的专业,工作单位性质等因素,有的普普通通,有的日进斗金。很多进入地方政府机关或高校的博士,可能收入跟普通公务员差不多。
如果偏拿这些人说事,恐怕真能得出“知识无用”的结论。
- 03 -
看到博士年入百万就两眼放光的人,有几个懂得博士的知识层次,价值和意义?无非是又发现了一条致富新途径。
三十年前,搞原子弹的科学家和拿手术刀的主治医师,都是苦学了多少年的知识精英,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收入被卖茶叶蛋,拿剃头刀的没文化的人打败。
所以有人大肆鼓吹知识无用。
现在,名校毕业,大公司背景的精英吭哧吭哧负债创业还未必成功,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就年入百万,岂不美哉?
另一方面,往往一个劲鼓吹什么好的人,都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的睁眼瞎。
百万博士的背后可不仅仅是多年的寒窗苦读。
一个人能进入顶尖名校读博,那么本科阶段必须打下非常好的基础,如果本科没有考上名校,那就更要付出几倍的努力。
能考上名校本科的,中学又要学得很过硬。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下来,要吃二十年的苦。
同时不得不承认,会读书也要很高的天赋。
现在国家对博士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论文要盲审,还有硬性的学术指标。
博士们已经叫苦不迭,同时可能还要应对实验室大量的“潜规则”,比如要给老板,也就是导师免费打工,承受来自导师的额外压力等等。去年新闻上就曝出好几个博士生不堪导师的压榨愤而自杀的惨剧。
所以博士是一群比你天赋高得多,二十年来又比你努力得多的人,承受的压力要大得多,最后收入还未必比你高。
从天真可爱的小学生出发,最终有几个人能摘得学术桂冠,然后入职名企,拿到高薪?
这概率,比考上清华北大更低。
这背后的辛酸和苦楚谁能看得到?
那些键盘侠,嘴炮党,他们既不看,也不懂,好像读成博士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离开概率谈成功,就是赤裸裸的耍流氓!
- 04 -
最后,读书是赚钱的捷径吗?
如果尊重知识只是因为它能赚钱,那相当于拜金主义换了身光鲜的皮。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家、思想家们刻苦钻研的动力,只是为了赚钱吗?赚钱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探索真理的路上的副产物而已。
更不用说古时候那些因为坚持真理而殉道的伟大学者,他们的崇高境界,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
读完博士就能够赚大钱的,只是极少数时下热门的专业。很多学科领域的学者几十年都在默默耕耘,却领着远低于一线城市白领的收入。
正是这些千千万万领着平凡的薪水,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的学者,在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前进,在捍卫着我们文明世界的底线。
如果只是拿金钱来衡量国家和人民对知识的尊重,那我们现在还差得很远。
学问就是学问,赚钱就是赚钱。
你可以选择读书,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去赚钱。但是想通过读书来赚钱,恐怕未必能如愿,还会活得很拧巴。
时下鼓吹的百万博士,恐怕只是整个社会的极少个例。拿个例当典型,也是典型的耍流氓式的毒鸡汤。
如果不合理地看待整个社会全貌,偏听偏信于一隅,恐怕功还没成,就已被引上歧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