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于平台的解剖和预测

对于平台的解剖和预测

作者: 何鎏Leo | 来源:发表于2020-12-19 21:50 被阅读0次

    平台的本质就是把店铺在线化,你给我付广告费,那我就按照出价把铺子安排在人流量大的位置。

    当截取流量越多也就一定程度意味着通过吸引力守则,通过商业促销运作把客户转化拉高,提升成单效率。

    作为*项目执行方照常理来说,重要的就不是布局什么渠道,而是首先怎么选对的合作伙伴。

    也不知道听了哪个洗脑大师的“毒药”,必须巴结大公司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光发热。

    我本并不排斥大公司甚至引荐很多能者加入,从始至终抗拒的是很多人都压根没弄清楚为什么要进,你进个嘚儿,那么急着当韭菜?

    最初加入新项目就单纯是因为年轻好胜,和直觉认为是还不错的的新兴市场具备份额潜力,更现实的是“老鸟”(职场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没人愿意去,我有意愿度,蓝海意味本身的竞争压力不大,是我想多了。

    (已有不错收入、有家庭孩子、营收和对赌不确定性、高频出差、培训、外派等等外因限制),我自私没啥牵绊,莽着又能咋样,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出局,能承受就搜哈(即赌桌上不留底牌的ALLIN)。

    平台方销售可厉害,有平台背书的能力再加上蹭着市场同质化不断加剧的焦虑之风。——运气赚来的钱,拼实力在亏。

    哪个成年人不焦虑?哪个老板不焦虑,不怕被同行抢去客户。

    “销售我们不是强项OK,平台因为纵深服务能力不足,总部要缩减人手降低成本提升投入产出(ROI),以更少的钱来外包给外部专业的团队,看似多赢实则他们拿好看的财报吸金的自赢......”

    商业手段不评价,家家不同而已。可背后潜藏了什么?:

    1、它不了解传统行业运作 

    2、不了解合作伙伴真实诉求 

    3、对服务本身没有认知只会花里胡哨的一堆考评,最后评了个寂寞。 

    4、别人当项目是猪,而我视为孩子 

    5、对于传统组织没有深刻的见解(依据于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作推演,有用才有鬼) 

    6、一群无头苍蝇,盯着钱和KPI,称之为目标不断洗脑来加固信念,直到有人崩溃离开)

    ......

    90%的服务由我们包揽,平台负责搭桥合作,不论金额客户上线,就给5000块销售分佣(和服务方无关另外结算,还不一定有人零头),峰值1天团队上线数十家,随随便便税后几万一个月压根不算多。

    这就是平台的魅力,借整合资源的噱头,让人死命做嫁衣,为自己癫狂,留声叹息。

    昨晚哪里夜夜笙箫?谁谁又换女朋友了?谁谁外面有几房姨太啊?谁谁都换房换车?你什么时候换啊?(价值观?见怪不怪的,™哪来的底气和资格嘲讽“年轻人现实、浮躁”?)

    过程中何来契约精神,履行合同和吃屎一样难受?(主干:霸王条件,没有余地。要做做不做拉倒,出问题责任跟我没关系。)

    看多了被算计,被贱卖,被割让,被沉没,反向收购,协议并购/回购,粗暴干预,资金实力在我眼里都不是最重要的。

    靠平台政策吃饭,他们今天给钱,公司就今天有营收,他说出了问题要单向终止,申诉基本等于在走形式。压倒性市场体量和背后的势力,压在你身上让你不得动弹。

    (大公司有钱买断封口,有紧急公关预算兜底,有品相不好的“牺牲品”,小公司有钱也摆不平,时间就更不提了。)

    *对项目的定义:1、口袋够深(财) 2、靠山够稳(大) 3、底子够扎实(久)

    而所谓成败亘古不变的定律:活到最后的再谈称王,剩者为王。(外界眼中)

    却不知规则的推倒重来,只有在人人皆输的前提下才会被颠覆。

    被牺牲的往往在最高处的那个人。这不和最近在发生的某一些热点事件不刚好交相呼应吗?

    “到最后,我很不开心,因为看到了眼中的发展极限和对过往不好的记忆堆积生恨,再多钱没我开心重要,转身离开。”

    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决心找回过去那个坦荡自在,能不断带给身边朋友幸福快乐的自己。

    其实反观现在,很多离开平台从体系出来的老板,说是说老板。

    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我说:

    “佩服你当时的选择和现在的坦诚,你看看我们好像外界眼里以为我们是老板,实则还是给平台在打工效力,给的压力反而更大了......“

    “我们本身做销售的,就是套路和施压,现在还要建团队、搞体系,养员工,纳税,承担社会责任,更加不确定更复杂”

    “一人离职,就会军心涣散。我干了十几年销售也就个TOP啊,咣当一下莫名要自己承担了这现实落差。折腾两年也逃不过总部的两手一摊,说没就没。”

    这就是步子迈大进而扯着蛋了,万事加上时间线来看都不难理解。

    终端市场对服务深度要求越来越高,当营销的投入产出和现实服务能力的投资相脱节,组织容量突破极限就开始崩盘。

    虚拟业和实业本身的矛盾只会被进一步放大和过往的陈年旧账一并摊上台面,看似小事但也不及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时候外界的信息会让人眼自主性蒙蔽。尤其是当大众认知惊人的达成某种共识/身处共情氛围的时候,多和谐你看。

    都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和谐,讲得字字在理,好像还很深入人心。

    过程其实很多细节上不了台面,带过了。

    留给大家思考的是:

    1、你凭什么脱离平台依旧可以生存?

    2、赖以生存的到底是什么?

    3、而你为什么要和大公司合作?

    我一直都鼓励身边的朋友和大公司合作。

    但是要怎么样你才能成为大公司的甲方?

    而非任人宰割,即便如此被舍弃尊严之后获得了什么?

    杀猪这件事当猪死后,其最后的尊严怕就是猪肉得卖个好价钱了。

    我不会因为个人的情绪代入而屏蔽本身平台的利好,凡事都存在两面性,你看到的和你所接纳的样子本身就有距离。但我会尽我所能展开信息给大家交互,也坦然接受批评和教导。

    因为过往操蛋的事很多,但唯有当谈及他们,因为太巨无霸了,而且对民众的价值观引导也极为夸张,年轻嘛,多少愤慨,见笑。

    大而不倒在中国也一样存在,但发展讲究的是历史规律。

    墙倒众人推很多的行为和事件看似单一呈现,但底下各行各业与你我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怎么调和是多方的协商结果我们也无力左右。

    过去很多人就是看你身处其位,拿资源或利益相互置换。

    而在把成见摊开之后,其实发现自己能够更好的放下包袱往前走。

    因为各自立场不同,就没什么对错,只是原先自己的认知感受会十分反感和不适而已。

    你说,那如果放不下呢?

    像我也是个小肚鸡肠的人,哪来的都能好聚好散,去他妈的,拉黑老死不相往来喽。

    价值观不同当下走可以,但一定要在触犯边界的时候踢出局。

    老板也好,员工也罢,身份认同的前提,你要先把对方当个看。

    个性可以存在包容度,但原则不留余地。

    一家好公司的牛逼不在于平台有多大,合作名气多大。

    而是经历不同、价值认知、能力强弱不一的人到了你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归责于外。

    都有一起把项目干好的决绝,一起在脚踏实地的沉淀中成长。

    我评估一个人值不值得合作的重要依据:

    1、他在坚持的是什么?(初心)

     

    2、他恐惧的是什么?(过往)

     

    3、他在逃避的是什么?(自我)

     

    4、他又放弃了什么?(平常心)

     

    5、他又愿意付出什么?(投入度)

    对个体不妄下定论,因为光几面之缘就说你了解一个人,那是不负责任的。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

    纵然看到很多人都在努力的活着,但有多少是有意识为之?又有多少受群体潜意识操纵和环境所裹挟?

    以前为了证明自己拼命折腾,现在也一样啊,骨子里的骄傲和冒险神经始终绷着。

    但是不会很莽了(看情况),想着什么都自己包圆了死命干,自己贼牛,贼有价值,把事干成了还不和你谈钱还把功劳给你,这样的人换哪个老板不喜欢?

    伴随着种种经历更多的会渐渐去考虑是员工、部门间有效的互动、上级、客户、政策、市场、跨行业合作关系。

    有些事看着没人做,真的很着急上火的,关键在你眼里的不可不做对别人往往没太所谓啊……

    放在以前就是直接“干他妈的,怂尼玛怂啊。败了明面和暗地里嬉笑,总是有人干的,不是你不想遭遇就不存在的,开始想清楚就好。”

    但如果现在我要去做,可能会思考那现在我的定位是什么?是我该做的吗?是否有比我更适合的人?他为什么一定会与我合作?

    我不否认自己一生固然会有失败的存在,但因为它存在才完整啊。

    这过程不为给以后走这条路上的人留下印迹,不敢讲一定就能走得通,或是我的话听了就能少走弯路,每个人都会走在自己该走的路上,且一步都不会少。

    但至少有个教训,我做了哪些,有什么偶然性,又有哪些必然,这些我看来都是机会教育本身带给我的财富和宝藏。

    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耍耍,该笑就放肆大笑,该沉默沉默,但就是不能让自己不开心。

    开心幸福是每个个体穷其一生追求的。

    一份幸福快乐的事业才会有力量让大家更加投入,哪怕牺牲掉时间也是在追求有意义的事。

    1、真相刺耳且无人信,谣言和假新闻却深入人心。

    2、赢的人靠的不是本事,而是一拼到底的狠劲。

    最后政策性的趋向在我个人的解读是如此,以下内容不具备任何投资参考性。

    将会更多的去中心化交易产生,而非单纯依赖于平台。这也是几天比特币推升的主要原因,越是全球化失序对于比特币的保护流通性价值更大。

    而对于电商平台的政策变化,不无理由相信对未来数字化趋向的导向不会变,同时对线下实体创新的通道正在渐渐打开。

    对渠道的可选项竞争门槛会更开放,但对每家企业的内核深耕有着巨大的空间,多元化合作模式非单纯雇佣关系。

    同时对于(中国的麦肯锡、埃森哲)商业咨询依仗于实战发展的机构红利时代将正是启蒙,但愿不被带歪。

    伴随着经济和民生的提高,对于个体内在欢愉的追求将是进一步实现小康的根本源动力,而这也是对中国通往全球化的重要基点。

    (一代人有一代人之间的成见,去行业化和去身份化依旧会是前路巨大的绊脚石。)

    ——如POPMART融资上市和对于内供端,对中层以上人群孩子青年的消费性刺激,既不会盲目贷款消费的坏账,还能刺激新经济内循环,还能满足人内心的童真,对于可爱的童年时期的记忆,来对冲反复疫情带来的阵痛和焦虑情绪。

    中国现实金融市场的吊诡:创新的公司投资,所有现金都往风口去,哪里有政策性风口,哪里VC成群,而市场本身的长期可持续性的资本,被更多看似不错的业绩和红色的高市盈率所高度吸附。

    这也就是为什么身边有的TOP1电商企业,老板明示哪怕下面是刷单也必须达到目标(刷单:即你买好货后作退款处理,这笔成交结算有时间差,已经照实际业绩结算录入系统),这也是电商看似金额雪球巨大的重要原因:拔苗助长,自我欺骗。

    业绩一周干30w能够维稳,但嫌投资人给的估值太低,那就干到30w一天,业绩数据有对比,增长舒张度越大,也就意味着这块饼投资人看了会流口水。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美味?

    :在当你饿到要死的时候,看到什么都美味。

    就像人性贪婪,看到钱的时候。那个时候说什么保持理智都是屁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于平台的解剖和预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lc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