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的礼(3)

孔子的礼(3)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10-21 08:15 被阅读0次

    ——《乡党篇》复习之三

    原文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白话】孔子进入君门时,弯身肃然而敬的样子,好像容不过来。站立,不站在门中间;行走,不踩踏门槛。经过君上所坐的座位,脸色变得庄敬,脚步加快不敢怠慢,说话轻声好像不敢说完。提起长袍下摆,拾级而上堂,弯身肃然而敬的样子,屏住气好像不敢呼吸一样。出来,走下一级台阶,脸色舒展开来,和颜悦色的样子。下了台阶,疾步向前,就像鸟张开了翅膀。又经过君位时,敬畏的样子。

    感悟】《论语注疏》曰:“此一节记孔子趋朝之礼容也。”张栻曰:“入公门则改容,而不敢少肆,非必君之在焉也;立不中门,避所尊也;行不履阈,行以度也。行不履阈,非独入公门为然,特于此记之耳。君不在焉而庄敬也如此,则其事君之诚可知矣。若以为虚位而不之起敬,则履霜坚冰所致有不可胜言者矣。抠衣而升公堂则容改矣,屏气如无息,心庄而气肃也。出降一等,色始舒也;没阶翼如,复位踧踖,始终以敬也。”刘宗周曰:“孔子趋朝入门则敬,过位则加敬,升堂则愈敬,至屏气不息无可加矣,便是阴极阳生之候,故出降一等而舒矣。此圣心之变化也。怡怡如者,亦适得吾常敬之体也;翼如、踧踖,非复起敬也,臣度然也,安舒中有踧踖也。圣人惨舒之气,如四时之代谢,绝无痕迹。陈祥道曰:非夫动容周旋,盛德中礼之至者,谁能至此?

    这一节从夫子进入公门到出公门,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夫子神色庄重恭敬,行动敏捷轻巧,反映出夫子极深的礼仪修养。

    《颜渊篇》子贡说:“文犹质也,质犹文也。”《雍也篇》夫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看似一种外在的显露,是一种形式的呈现,尤其现代社会的人们更容易认为是一种虚饰,如果持续学习经典,我们会体会到所谓外在的“礼”绝对是和内心修为一体的,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内外统一,任何外显也是自然流露,无法粉饰和掩盖。关键在于,有所外表还得心中也有,才是彬彬君子。所以,从自己内心着手,把“礼”隐含的内核领悟到,才不会形式化、表面化。同时,“礼”的表现形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儒学为何几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儒学本身就极具生命力,是活生生的,“礼”作为儒学的重要部分,当然也具备这种活力,以适应各个时代。

    现实生活中,咱们有参加比较重大的活动,就经常可以见到“过”或“不及”的情况。“过”则是神色夸张,动作快速而幅度很大,不稳定不稳重;“不及”则神色刻板,动作僵硬拘谨,形式化。我们看孔老夫子,首先诚敬于心,然后化作神情行动,整个流程行云流水般,缜密而环环相扣,严正规范,同时带有极富节奏感的律动,玉树临风般的飘然。要想那个现场,在场的君主、百官也必定感到是一场礼仪的视觉盛宴啊!

    我们要反对两种极端:一是无用论,这是许多年轻人的普遍认识;二是万能论和僵化论,这在初学传统文化的人群以及家长中也很常见,什么都用所谓传统文化套用,上纲上线。

    就行为准则而言,现代虽然环境不同了,但出于广大坦诚之心,应当体贴夫子的气象,正确认识两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夫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篇》)天道礼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变通,但其核心内容是不会改变的,无论是那个朝代当政,规律都是一样。按这个规律预测后世,即便是百代以后的事情,我们照样可以看得清楚。这个预知后世的方法,便是损益预知法,用较为现代的话说,就是遵循历史规律,预测未来。

    周有周礼,当代也有当代的礼。周公制礼,孔子好礼,他说“为仁由己”“克己复礼”,都是自己先从那里走过来,才拿来教人。放在当代,也只有先从自己做起。境界提升了,与人相处,你才会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方的感受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则需要有敏感性、洞察力。

    当我们感觉拿孔子的“礼”去说服当代人有点格格不入的时候,往往是自己没有做修身功夫,把这个“礼”的条文形式当作了自己去教育别人的工具。好像抄捷径,其实就远了。“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时时处处都是自修的机会。今天我们对每一项工作任务,是不是都有这样一个一丝不苟、有始有终的态度呢?有此心,然后就有此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礼(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lu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