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

作者: 净红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13:23 被阅读0次

    《发心求正觉忘记,忘己济群众》《我的出家生活》《并非名僧的高僧》本期法义主要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1.导师的出家因缘,导师的出家经历很简单,受家庭影响全家吃长素,家中经常接待南来北往的出家人,也认识了不少僧人,或许是缘分,他们都喜欢导师,导师也喜欢寺院的环境生活,十七岁剃度,刻苦学习经论精进,闻思定课,生活极其简朴,所以出家对于导师来说是非常自然的选择。

    2.出家之后的生活经历及成长历,出家因缘导师的出家经历很简单,受家庭影响,全家吃长素,家中经常接待南来北往的出家人,也认识了不少僧人,或许是缘分,他们都喜欢导师,导师也喜欢寺院的环境生活,十七岁剃度刻苦学习经论,精进闻思丁克,生活极其简朴,所以出家对于导师来说是非常自然的选择。

    2.出家之后的生活经历及成长历程,导师出家在福建宁德支提寺,白天种田晚上上殿,生活条件极其简朴,其后又到了福建闽候县雪峰寺继续农禅并重的生活,养成了山野之舍的气质,始终保持对大自然的喜爱,也为僧格养成了良好的基础,对日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3.导师走上弘法道路的姻缘及多年来探索与努力,在出家前文化和佛教基础比较薄弱,只知道如饥似渴地学习,毕业后来到莆田广化寺在后山一个僻静的地方继续学习,读书之余也在佛学院讲课,广化寺的几年生活对戒律俱舍和唯识有进一步的研究,1988年来到南普陀寺。在阿兰若处静修,在厦门开放城市与东南亚及港台有着频繁的交流往来,有因缘接触到很多来自海外的法师,开设正信佛教和人生佛教讲座,在厦门举办佛教文化研讨班,开始面向高校的弘法,举办佛学讲座走上了弘法道路,1992年在国内外举办各类佛学讲座,在弘法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佛法的要求自立,利他,自觉觉他为民众提供精神食粮,契理契机的弘法。

    4.导师在弘法过程中的心血和研究成果,在戒幢佛学研究所推出面向社会的弘法刊物《人世间》,出版了人是佛教系列丛书《人生佛教系列》《佛法修学系列》《以戒为师系列》通过影像制品来弘扬佛法,通过网络弘法,推出两个网站,《戒幢佛教教育网》《网络佛学院》个人主页,包括全部文集和音像资料与弘法以来所做的各项工作,做了全面的概括。

    5.导师关注教育界的发展思考和探索,导师对弘法事业始终保有一份愿心,内修外弘,正确引导提升佛学素养和道德水准,加强佛教的制度建设,比如出家的考勤制度,沙弥的教育制度,新受戒比丘的修学制度等,在继承传统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适合现代的佛教教育制度,是佛教界的当务之急,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许多寺院也在走向商业化,信仰建设和党风建设是教界目前所重视的问题,对生产的财富予以合理,使用教界认识到弘法的重要性,弘法不能停留在传统方式上,而是要契理契机,继承佛教传统的前提下,在不违背佛法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用现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弘扬佛法,各地寺院重建了不少在风格上朴素庄严和谐,使用上注意实用性集修道,弘法教学等多功能于一体。

    6.导师对高深的含义,高僧的含义是戒定慧,三天漏学修行,有成者首先是持戒,具有清净无染的言行,其次是得定,拥有祥和寂静的心态,第三是聚会,拥有透视人生,超越生死的智慧,除了这些内在的素养,还有济世的悲心平等,关爱社会大众,所以说是高僧取决于自身的生命品质,而非外在身份地位和名声。

    心得体会,通过本期法义了解到导师几十年来内修外弘的历程,对导师升起敬佩之心,导师是名副其实的高僧,导师以自觉觉他为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曾经有理想在无情的现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曾经的人生目标模糊不清,现在有个清晰的目标在内心深处升起,跟随导师的两套模式,按住在三级修学,努力养成精进修学的好习惯,以真诚认真,老实的态度对待推动对待修学,把自我的目标融入到导师的宏愿中,真正让佛法进入心相续中。自利利他,感恩三宝,这辈子能得聞佛法,不容错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lwoftx.html